“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01题 哪项辅助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A.血常规
B.脑脊液检查
C.脑电图和血钾
D.新斯的明试验
E.头颅MRI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主要脑脊液改变。
第2103题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
A.病毒感染周围神经
B.病毒感染脊髓
C.脊髓的自身免疫性炎症
D.周围神经自身免疫性炎症
E.细菌感染周围神经
参考答案:D
解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炎症,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
第2104题
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常有的表现为
A.双侧周围神经面瘫
B.四肢迟缓性瘫痪
C.腱反射弱
D.肌肉萎缩
E.胸4以下传导束性痛温觉障碍
参考答案:E
解析:
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瘫痪为迟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可涉及躯干和脑神经,感觉障碍一般较轻,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第2105题 应考虑是哪种疾病
A.脊髓灰质炎
B.多发性肌炎
C.急性脊髓炎
D.周期性麻痹
E.格林-巴利综合征
参考答案:E
解析:
依据四肢麻木、无力,迟缓性瘫痪,吞咽、发音困难,定位于多发性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和脊神经。青年患者,急性起病,肌酶正常,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2106题 其电生理改变为
A.主要出现波幅下降
B.主要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C.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下降均存在显著改变
D.H反射正常
E.早期F波正常
参考答案:B
解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等。
第2107题 此病的典型病理改变为
A.无髓神经纤维Wallerian变性
B.无髓神经纤维变性
C.有髓神经纤维轴索Wallerian变性
D.有髓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
E.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和髓鞘同时累及
参考答案:D
解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为有髓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第2108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B.酮症酸中毒
C.GDP
D.上运动元神经病
E.CIDP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称性周围神经病
1.远端原发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最常见的类型。多起病隐匿,首先累及下肢远端,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自下向上进展,很少波及上肢,粗有髓纤维受累时主要表现为深感觉障碍,出现行走不稳,易跌倒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细有髓纤维受累时表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或痛温觉缺失,出现发自肢体深部的钝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尤著。双下肢有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缺失,跟腱和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严重的感觉神经病时可累及躯干下半部分的腹侧,为糖尿病躯干多神经病。
2.自主神经病 几乎见于所有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均可受累。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消化系统为糖尿病胃轻瘫正、腹泻、便秘;泌尿生殖系统可有阳痿、尿潴留。还可有排汗异常、瞳孔改变、糖尿病足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3.慢性进行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病 少数患者除有四肢远端感觉障碍外,还同时合并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腱发射减低或消失,也可同时合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第2109题 若诊断无误,请问以下哪个治疗更合适
A.控制糖尿病
B.维生素B1
C.丙种球蛋静脉注射
D.糖皮质激素
E.环磷酰胺
参考答案:A
解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治疗
(一)病因治疗
控制糖尿病;肌醇治疗6g/d;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索比尼尔用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免疫抑制治疗用于糖尿病性肌萎缩,丙种球蛋白400mg/d×5天。
(二)对症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可口服苯妥英钠0.1g,2次/日或3次/日,也可用卡马西平0.1g,2次/日或3次/日。疼痛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用阿普唑仑0.4mg,2次/日或阿米替林25mg,2次/日或3次/日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吲哚美辛对顽固性的神经痛可能有一定疗效。糖尿病胃肠轻瘫综合征可用多潘立酮10mg,3次/日。对低张性神经源性膀胱可用新斯的明0.25~0.5mg,肌内或皮下注射,同时加用诺氟沙星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
(三)促神经代谢和神经营养治疗
维生素B1、B6、B12、ATP,烟酸。
第2110题
糖尿病并发低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低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斯的明可以增强膀胱收缩,促进尿液排出。
第2111题
糖尿病神经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疼痛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苯妥英钠可用于治疗中枢疼痛,能使疼痛减轻,并使发作次数减少,另外卡马西平也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疼痛症状。
第2112题
糖尿病合并胃肠轻瘫综合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胃轻瘫综合征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胞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呕吐、体重减轻等。治疗原则是应用促动力药物是目前大多数胃轻瘫综合征患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故选E。
第2113题
患者男性,39岁,既往患糖尿病10余年,尿蛋白(-),近半个月感下腹部胀,排尿不畅伴尿失禁。B超:膀胱扩大,尿潴留。其原因应考虑
A.糖尿病肾病
B.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
C.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D.糖尿病合并慢性前列腺炎
E.糖尿病自主(植物)神经病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包括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临床表现为瞳孔改变和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以及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等。
第2114题
患者,男性,23岁,化工厂工人,两周前出现手部和足部异常轻微痛感,当时未做特殊处理;近两天来手、足部疼痛感逐渐加重,呈烧灼样,初步考虑中毒性神经病,其最可能的中毒物质是
A.二甲氨基丙腈
B.铊
C.丙烯酰胺
D.有机磷
E.砷
参考答案:B
解析:
铊中毒时因感觉神经中的粗纤维较易受累,故常出现手足烧灼样疼痛及痛觉过敏。二甲氨基丙腈中毒——排尿困难为特点;丙烯酰胺——手足多汗、步态异常、深浅感觉障碍为特点;有机磷和砷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
第2115题
患者,男性,57岁,心律失常病史两年,一直不规律口服胺碘酮控制;近一周来出现四肢无力,伴有远端肢体痛觉过敏等表现,肌电图提示“失神经电位“考虑患者最可能是
A.中毒性远端轴索病.
B.中毒性髓鞘病
C.Romberg综合征
D.Wallerian综合征
E.嵌压性神经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胺碘酮致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很高,多与剂量有关。临床表现常以近端或远端肢体疼痛起病,伴远端肌无力,肌电图可见失神经电位,停药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皆可改善。
第2116题 关于激素的生理作用,下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激素只对具有其受体的靶细胞起作用
B.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运动
C.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组成成份,维持内环境稳定
D.不仅能影响细胞原有的代谢过程,还能创造或产生新的功能或反应
E.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对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激素既不增加能量,也不增添成分,仅起“信使”作用。
第2117题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的作用
A.促进细胞内的氧化作用
B.维持糖、蛋白、脂肪正常的代谢
C.促进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D.保持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E.抑制骨的吸收
参考答案:E
解析: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①对骨的作用: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减弱溶骨过程,这一反应发生很快,大剂量的降钙素在15min内便可使破骨细胞活动减弱70%,在给降钙素1h左右,出现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持续几天之久。这样,降钙素减弱溶骨过程,增强成骨过程,使骨组织释放的钙磷减少,钙磷沉积增加,因而血钙与血磷含量下降。②对肾的作用:降钙素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及氯的重吸收,使这些离子从尿中排出增多。
第2118题 内分泌疾病定位诊断的方法不包括
A.B型超声检查
B.静脉导管分段取血
C.磁共振成像
D.放射性核素显像
E.血清靶器官激素水平测定
参考答案:E
解析: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包括功能诊断、病理诊断和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又分为并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确定。ABCD均属于定位诊断方法,而血清靶器官激素水平测定属于功能诊断,而不是定位诊断,答案为E。
第2119题 下述哪种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
A.泌乳素
B.黄体生成素
C.精氨酸加压素
D.促甲状腺素
E.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一种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产生的九肽神经垂体激素,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体、轴突和神经终末,是一种与多种中枢系统功能有关的神经递质。已经公认AVP通过血管收缩及抗利尿作用调节血压和肾排泄。
第2120题 下述哪一点不符合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征
A.属于一些特化的神经细胞
B.通过胞突接受神经冲动
C.由轴突释放神经递质
D.由轴突释放激素物质
E.释放的激素经血运输后,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点是仍保留着神经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特征。从结构上看,这种细胞也是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组成,并具有尼氏体。细胞的一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具有突触联系。从功能上看,与一般神经细胞相似,它们也能兴奋和传播动作电位,并能对某些神经递质发生反应。但神经内分泌细胞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它们具有分泌的特征,其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这些细胞的一端(传入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会将神经冲动传递至细胞体,另一端(传出端)往往与血管紧密接触,形成神经血管器官。它们的分泌物不像神经递质那样进入突触间隙,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以经典的激素方式影响着远处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