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701题 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身心才能起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教授只是一种外在因素,这种因素能否起作用,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能动性。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只有变为自我教育,变为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其自身发展起着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
第703题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第704题
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的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第705题
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参考答案:A
解析:
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桑代克、伍德沃斯提出了共同要素理论。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第707题
简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情感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2)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步增加;(3)友谊感逐渐发展;(4)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5)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6)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7)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第710题
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参考答案:D
解析:
ABC都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D选项强调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711题 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有意想象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仍以无意想象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到了中高年级,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强,并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想象。
(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较接近于现实,但因缺乏空间透视能力,在事物的比例关系上仍把握不好,到了中高年级,他们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想象与现实联系起来,想象更接近于现实。但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仍常有发生。
(3)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成分占很大比侧,创造和加工的成分不多。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
第712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是外部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教育、环境、遗传、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 (2)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可能。 (3)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狼孩”由于脱离了社会环境,心理发展极其低下。同样,由于脱离了具有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和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实践,“狼孩”尽管进行了训练,但因为错过了言语、智力等关键期,最终心理水平低下。
第714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个性差异
D.个人努力
参考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第715题
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参考答案:C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IQ一100+15(X一M)/s。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第716题
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参考答案:A
解析:
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第717题
(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参考答案:A
解析: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遗传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学校教育起着主导性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第720题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称天资、天赋、禀赋,是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