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761题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第763题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体现的作业设计基本要求是( )。
A.形式多样
B.难度适宜
C.尊重差异
D.注重创新
参考答案:B
解析:
难度适宜是指教师布置作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考虑作业量的多少。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分层布置作业是很有必要的。题干中“跳一跳,够得着”强调作业的难度要适宜,数量要适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764题
“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 )。
A.关键期
B.高峰期
C.最近发展区
D.平衡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平地上就是儿童现有水平,能够到桃子的高度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高度差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765题
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还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766题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参考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第767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参考答案:A
解析: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第768题
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效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说明在温度刺激持续作用下,人对温度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属于适应现象。
第769题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D
解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指能觉察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
第770题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参考答案:C
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故选C。
第771题
一百人参加的大合唱,如果增减一个人,人听不出声音的差别,如果增加或减少 10 个人,差别就明显了。这种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为( )。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绝对感受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觉所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叫做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因此选择 A。
第772题
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参考答案:D
解析: 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第773题 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参考答案:A
解析:学生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始。
第774题
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第775题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虽然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
第776题
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而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玛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第777题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们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恒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即为恒常性。
第778题
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参考答案:A
解析: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题干中由颜色产生感觉,符合联觉的定义。
第779题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具有理解性,这使得个体在进行知觉活动时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主动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780题
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参考答案:D
解析: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题干中悦耳美妙的音乐引起的春风拂面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