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41题 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842题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第843题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 )思维特性。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B
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第844题
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空想
参考答案:B
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人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
第845题 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A
解析:形象思维是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的一种形式。
第846题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但若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于头脑中的,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显然,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847题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第848题
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推理思维
D.创造思维
参考答案:A
解析: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第849题
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参考答案:A
解析: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
第853题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参考答案:C
解析: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体现了思维具有变通性。
第854题
经济学家能够通过物价、失业率等来判断社会的经济状况,这体现了思维的哪个基本特征( )。
A.灵活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参考答案:C
解析:
思维的特征包括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第855题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负向迁移
参考答案:C
解析:
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原型启发。
第856题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的举出“杯子”用途。这侧重培养学生的是( )。
A.思维创造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流畅性
D.思维的深刻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选项C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根据题干描述,“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举出杯子的用途”,即单位时间内说出的数量多少,符合思维的流畅性特征。故本题选C。
第858题 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问题的特征。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个体经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原型启发。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859题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第860题
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
A.创造性想象
B.批判性想象
C.再造性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其想象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