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881题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注意是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但是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第882题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参考答案:A


解析: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安静的教室门口咳嗽.会引起学生下意识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


第883题

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年级。


A.二

B.三

C.四

D.五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观察的目的性较差;②观察缺乏精确性;③观察缺乏顺序性;④观察缺乏深刻性。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五年级学生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生。


第884题

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外部因素

①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分心。

②教育的方式不当。

大脑英才专家指出,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而且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③对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没有兴趣。

(二)内部因素

①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

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这就严重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更难培养学生学习的随意后注意。

②学习上怕困难,没有一定的毅力。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

③不能自律,抗干扰能力差。

在嘈杂的环境中,易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左顾右盼,爱管“闲事”。因此,表面上看似在学习,实际上效果很差。久而久之,造成注意的品质差。

④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差。

注意的范围窄,不善于调节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或称“感觉统合失调”。


第885题 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


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B


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第886题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参考答案:B


解析: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887题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没有发展起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缺乏自觉性,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督促。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逐渐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

(2)注意的品质较差。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在同一时间内很难看到更多的事物或事物的更多方面;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展得比较缓慢,这些特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通过正确的教育,小学生注意的品质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

(3)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小学生容易为一些新鲜刺激兴奋起来,并流露出明显的外部情绪。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小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促进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888题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参考答案:B


解析: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


第889题

小学生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 )开始。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的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刚入学的儿童通常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学科兴趣。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但是,就是这种对学科的选择性兴趣也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第890题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参考答案:A


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社会自我。


第891题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少年期

D.青春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第892题

在学习《人生价值》这课时,教师可用一首诗歌结束: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以上课堂总结方法是(   )。


A.架设悬念式

B.总结概括式

C.激励情感式

D.首尾照应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教学时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教材中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得到感悟,在充满激情的诗歌中得到陶冶,在情感体验中自觉地意识到良好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这就是激励情感式。


第893题

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C


解析:

双趋冲突,具有同等吸引力,但只能选择一个;双避冲突,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回避一个;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力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趋避冲突是指一个目标有吸引人的一面,但同时也有让人避开的一面。题干中小英想当班干部,吸引她的一面是为同学服务,但想要避开的是害怕当不好被嘲笑,符合趋避冲突的定义,故本题选C。


第894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参考答案:B


解析: 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


第895题

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第896题

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做出的决定。


第897题

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一边朗诵,一边运算,这是两种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选C。


第898题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 )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参考答案:C


解析: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第899题

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参考答案:A


解析:

道德感。


第900题

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这类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境,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这种情况属于(   )。


A.激情

B.应激

C.快乐

D.心境


参考答案:B


解析: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