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901题

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 ,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


A.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参考答案:B


解析: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学生遇难退缩,教师应加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902题

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对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参考答案:C


解析: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属于这种类型。


第903题 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


参考答案:C


解析: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是指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增加失败感和内疚感,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伴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第905题

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亲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正是移情的表现。


第906题

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理智感是由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题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解决数学难题而产生的喜悦是一种理智感。


第907题

一个人牙疼时,既想拔掉疼痛的牙齿,又害怕拔牙的疼痛,就属于()。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C


解析:

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  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因此选择C。


第908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期

D.精神自我时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题目描述受学校、教师、同伴等的影响属于社会自我阶段。故本题选B。


第909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第910题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参考答案:B


解析:

意志对活动具有调节支配作用,包括对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


第911题

8.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言语想象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想象的新颖程度,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鲁迅是独立塑造出阿Q的形象,因此本题选择创造想象。


第912题

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参考答案:D


解析:

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第913题 在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明显表现出的意志品质是(  )。


A.坚持性的发展

B.自制性的发展

C.果断性的发展

D.自觉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明显表现出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


第914题 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题干中的学生缺交作业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915题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包括性格与气质两部分 。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 。能力 ,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动机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


第916题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是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


第917题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参考答案:D


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第918题

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第919题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人格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第920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年龄阶段是(   )岁。


A.0~1.5

B.2~3

C.6~11

D.12~18


参考答案:A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