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961题

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属于知识类型中的(  )。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技能型知识

D.感性知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当代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题干中所描述的知识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第962题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B


解析:

下位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从规则到例子属于下位学习。


第963题

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参考答案:B


解析: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第964题

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C


解析: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第965题

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技能的种类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第966题

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第967题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第968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教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上位学习;了解了报纸、杂志、书后学习“印刷品”,或者了解汽车、火车、马车后学习“车”等,也属于上位学习。


第969题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目的或者结果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常从是否喜欢事物本身出发来认识事物。例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都能引起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但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间接兴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广泛兴趣是个体对多方面的事物具有的兴趣。中心兴趣是个体只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入学后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学习活动的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但还未形成中心兴趣。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指导他们围绕中心兴趣扩大兴趣范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既可以很快地产生,也可以很快地消失。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稍微好一些,保持的时间也稍微长一些。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小学生受认识能力和动作能力的限制,对事物或活动较少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即使对有趣的事物或活动,小学生也只是对孤立的现象感兴趣,难以探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970题 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因此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区分在于二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故本题选择C。


第971题

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参考答案:A


解析:

观察和看示范属于操作定向。


第972题

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参考答案:B


解析:

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属于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


第973题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题干考查的是原型操作的概念。


第974题

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

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第975题 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操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调节、控制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一种动作经验而非认知经验,同时又有别于心智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与展开性。


第976题

一般来讲,练习次数与技能水平的关系为(  )。


A.技能水平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B.技能水平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降低

C.技能水平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技能水平在练习中一直均匀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会加快,准确性也会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在练习初期可能进步较快,之后逐渐减慢,但也可能进步先慢后快或在练习中一直匀速发展。


第977题

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第978题

学生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后,第一次复习的最佳时间应该在(  )。


A.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

B.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

C.一周后

D.一个月后


参考答案:B


解析:

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做如下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第979题

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参考答案:B


解析:

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体操正是如此。


第980题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活动由老师来主导,所以学生学习的根本和主要特点是间接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