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021题 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第1022题 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参考答案:A


解析:强化法常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第1023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A


解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1024题

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第1025题

“杀鸡给猴看”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  )原理。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正强化

D.直接强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使自己受到强化。


第1026题 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普雷马克原则是行为主义学派的术语,其含义是“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可能发生的活动”,即高概率事件可以作为低概率事件的强化物。简言之,普雷马克原则就是用孩子喜欢干的事情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刺激孩子做出他们本身不喜欢但却是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妈妈将“看动画片”作为奖励措施,促使小华尽快完成作业,就是运用了普雷马克原则。


第1027题

一个家长想用玩电脑游戏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打完游戏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玩电脑游戏的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玩电脑游戏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玩电脑游戏


参考答案:D


解析:

只有某一行为之后伴随一定的强化才会加强这种行为,这一强化物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强化物。


第1028题 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参考答案:B


解析: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第1029题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参考答案:A


解析: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所以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刺激泛化的结果。


第1030题

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参考答案:A


解析:

桑代克是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


第1031题

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  )的课堂。


A.开放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建构主义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重点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民主型的课堂。


第1032题 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   )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第三信号系统


参考答案:A


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了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只是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第1033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都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1034题

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参考答案:C


解析:

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第1035题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育家班杜拉创立了社会模仿模式。


第1036题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


A.尝试过程

B.试误过程

C.联结过程

D.反馈过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它的理论核心是说学习是通过有机体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形成的。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第1037题

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小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玩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第1038题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语文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语文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是惩罚,这样不仅不会改变小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在本材料中,语文老师可以采用消退的方法来消除小李的不良行为。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材料中小李在课堂上叠纸飞机并把飞机投向空中,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第1039题 请你用其他的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也就是说,老师最好的方法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从而抑制消极行为的出现。


第1040题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