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在正常情况下,( )最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初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开学
D.每周一早上
参考答案:A
解析: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最容易造成分离焦虑症。故选A。
第142题 儿童出现想象萌芽的时期是( )。
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参考答案:A
解析:1.5-2岁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第143题 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握住手里的东西
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玩弄手指
参考答案:C
解析:4~5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了手眼协调的动作。即看见东西能抓住它,也就是说眼睛控制手的活动,并把手准确地伸向物体所在的方位,可以作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144题
( )是出生后前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
B.手的抓握反射
C.手脚并用爬行
D.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到5个月时,伸手够物已是非常熟练的动作,即手眼协调动作发展成熟。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前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第145题
先学前期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一)身体发展: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机能有待发展;动作发展迅速,手眼动作协调,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二)认知发展:言语活动积极发展,具备初步听说能力;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三)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初步萌芽并发展,出现人生第一反抗期;情绪与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性行为初步发展。
第146题 在正常情况下,( )最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初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初期
D.每周一上午
参考答案:A
解析:分离焦虑即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入园初期的小班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往往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不适应现象。
第147题
下列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晚期(5~6岁)心理发展的特征:学习的兴趣开始提高;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第149题
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的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3~6岁。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系统,包含三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的结构,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故选C。
第150题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第151题
联系实际谈谈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老师、更多同伴的新环境。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常常为小事哭起来。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感染。 (4)爱模仿。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第152题
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活泼好动。这一时期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幼儿开始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5岁的幼儿已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中期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第153题
( )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A.学前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参考答案:B
解析:
3~4岁正是幼儿的思维从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段幼儿处于幼儿园小班阶段。
第154题
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
A.识字
B.写字
C.阅读
D.写作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第155题
简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我国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就总体而言,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第156题
属于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的是( )。
A.活泼好动
B.思维具体形象
C.好学、好问
D.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A、B项都属于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C项是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第157题
联系实际谈谈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5~6岁是学前期晚期,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好问、好学
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像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而要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在注意活动中,5~6岁幼儿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也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意记忆。用思维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情绪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变化,逐渐有了各人自己的特点。
第158题
3~6岁幼儿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为: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159题
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参考答案:D
解析: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第160题
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一)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而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如幼小儿童由于害怕与母亲分离,而对诱人的玩具不感兴趣。而在精神分析学派眼里,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它是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认知中的“无意性”就是受情绪的左右。研究发现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情绪对智力操作也有重要影响,强烈的情绪或淡漠情绪,以及消极情绪都不利于儿童智力活动。另外研究发现,儿童情绪好时会选择红颜色,心情不好时选择黑色。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如最初的意识是由饥饿、疼痛引起的痛苦,或温暖饱足及母亲的抚慰产生的舒适、欢乐、探究兴趣等体验组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情绪发展进入系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社会化,他们对情绪的条件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特定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情绪。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人格)结构。
(五)对幼儿交往发展的影响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人们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全靠她的表情动作。儿童掌握语言之前也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