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181题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


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初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从不齐全到齐全的趋势。比如,一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没有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已齐全,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


第182题

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


A.元认知

B.道德认知

C.心理理论

D.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开始了解到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其知识和信念引起或推动的。


第183题

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


第184题

新生儿爱听(  )。


A.低音调的声音

B.中音调的声音

C.强烈的声音

D.高音调的声音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出生以后,听觉系统已经起作用。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母亲在对新生儿说话时,总是提高音调,这很可能是母亲适应孩子听觉偏好的表现。



第186题 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


A.儿童的本能

B.儿童的生理成熟

C.条件反射的出现

D.儿童感知觉的发生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理的成熟是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第187题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


A.从笼统到分化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不齐全到齐全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从不齐全到齐全的趋势。


第188题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  )。


A.多样性、主动性及独立性原则

B.客观性、矛盾性及开放性原则

C.客观性、目的性及矛盾性原则

D.客观性、活动性及发展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


第189题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发展的速度、方向、强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

(2)就总体而言,整体发展呈波浪形向前推进。幼儿前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童年期的发展,到了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则表现出各方面的下降趋势。

(3)就发展的不同方面来看,个体内部不同的组织系统、不同的机能特性的发展也各不相同,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190题

简述1~6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突出表现为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五个月开始)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是第一次发展的里程碑)

(3)主动招人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4)开始认生(之前谁抱都可以,无差别的社会反映)

婴儿5~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第191题 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从不完备到完备

②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第192题

下列不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首尾规律);由近及远(近远规律);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大小规律);由中央到边缘,由整体到分化(从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无意到有意(无有规律)。


第193题

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儿童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作接触周围事物、认识周围事物的,其发展规律是:①动作发展的过程遵循头尾原则,头、颈上端的动作先于腿和下端的发展;②动作发展同时遵循近远原则,躯干和肩膀的动作发展先于手和手指的动作发展。


第194题

2岁前婴儿直觉行动式的思维使得其动作具有一些特点,以下错误的表述是(  )。 


A.动作有试误性

B.动作无计划性

C.精细动作发展迟缓

D.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细动作发展迟缓表述错误。 


第195题

儿童的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


A.从上至下规律

B.由近而远规律

C.由粗到细规律

D.由头至尾规律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


第196题 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B.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C.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

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


参考答案:A


解析:儿童的直立行走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但是行走有有意动作的成分;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抬头、翻身、坐、爬、行走。


第197题

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第198题

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


A.跳远

B.跑步

C.投掷

D.踩高跷


参考答案:D


解析:

踩高跷时需要身体平衡,才可以正确的站立、行走。


第199题

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一抬头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B.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C.翻身一抬头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D.抬头一翻身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参考答案:B


解析:

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爬一站一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第200题

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  )。


A.头尾规律、近远规律

B.头尾规律、远近规律

C.上下规律、远近规律

D.从局部到整体规律、近远规律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头尾规律、近远规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