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2题
运动系统器官主要有骨骼、( )、关节和韧带。
A.心脏
B.皮肤
C.肌肉
D.脊柱
参考答案:C
解析:
1.骨骼
(1)幼儿骨骼处于生长期
(2)需要钙磷为原料
(3)需要维生素D,帮助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4)儿童骨头有机物含量多,有机物与无机物比例为1:1,而成人为3:7,所以儿童骨头容易发生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3~4岁时已经比较协调;小肌肉发育较晚,5~6岁时才能做一些精细动作。
3.关节和韧带
(1)幼儿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所以关节的牢固性差,用力过猛容易脱臼。
(2)预防扁平足:婴儿会站、会走以后出现了脚弓。但脚底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适度,足弓负荷太重,就容易脚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第223题
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 )小时。
A.1~2
B.2~3
C.3~4
D.4~5
参考答案:C
解析:
进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定正确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正确组织幼儿进餐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224题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生长发育是具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
(3)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4)每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225题
骨头的主要成分是( )。
A.钙和磷
B.钙和锌
C.钙和维生素D
D.维生素D和磷
参考答案:A
解析:
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钙磷不断沉积变硬。骨头生长就是骨头不断变粗和变长。关节软骨生长并骨化,使骨头增长,人就长高。
第226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 )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
A.艾宾浩斯
B.冯特
C.比奈
D.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出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的。
第227题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指导儿童学习时,对他们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地安排复习,早复习效果比晚复习效果好。同时应根据记忆的内容和儿童遗忘的程度合理地分配时间,一般认为,经常性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要好。另外,复习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多感官结合的复习方法也对儿童的学习有利。
第228题
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贝尔
B.阿特金森
C.艾宾浩斯
D.班杜拉
参考答案:C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229题
幼儿园早上老师接园时,校园中会播放一些儿童歌曲,刘老师发现每当一首新歌出来后,播放几天,孩子们就会哼哼新歌的曲调了,有的小朋友还会唱几句了,幼儿的这种记忆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意义识记
D.形象记忆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经常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儿歌、童话故事等,幼儿在入园过程中总是听到某一首儿童歌曲,久而久之就自然地记住了歌曲的旋律,这属于无意记忆,没有老师的传授也没有特殊的记忆任务。
第231题
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232题
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第233题
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 2.5~3 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
第234题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香蕉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甜!”
B.“这是什么?”
C.“我要吃!”
D.“这儿有个香蕉”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儿有个香蕉”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甜!"体现的是想象。“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第235题
幼儿知道从暖水瓶里倒出来的水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所述的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属于思维。儿童知道暖水瓶里的水是热的,说明儿童能够认识这种内在联系,因此属于思维现象。
第236题
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分析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第238题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判断依据:①中班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思维,材料中的亮亮看到饼干盒就认为里面是饼干。②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和判断事物。亮亮认为自己知道了是蜡笔,那么欣欣也会认为是蜡笔。
第239题
古人每次观察天空中的“朝霞”不能“出门”,“晚霞”可“远行”得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分析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第240题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 )。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