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241题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A.想象

B.记忆

C.思维

D.感知觉


参考答案:D


解析: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第242题

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香!"体现的是想象。“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第243题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1)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是个3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因而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2)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的种类和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244题

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 


第245题 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参考答案:A


解析:1.5—2岁的幼儿处于双词句阶段,主要表现为开始说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省略在双词句中的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第246题

拿出写有“香蕉”一词的卡片,小强能认识,但是如果把这两个字分开,他就搞不清了,不知道哪个是“香”字,哪个是“蕉”字。这说明小强处于认字的(  )。


A.再现阶段

B.泛化阶段

C.情境阶段

D.识字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学生学习汉字分三个阶段: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再现阶段。幼儿一般只处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当把两个字分开,便搞不清楚,属于泛化阶段。


第247题

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参考答案:C


解析:"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音范围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指称范围。


第248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特点:本案例的孩子使用的“ta”实际上代表“糖”,而使用的“xi”,既可以表示肯定的“是”,也可以表示否定的“不是”。因此,此案例中的儿童其言语发展处在单词句阶段:即言语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第249题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同时还应注意:①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如下:  a.亲子之间交往。主要包括:第一,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第二,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第三,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  b.同伴之问的言语交往。主要包括:第一,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第二,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特别是进行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自然产生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  c.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其言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要注意:第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②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在模仿和强化的基础上,儿童会有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正确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要注意:  a.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榜样。  b.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c.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示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③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有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相结合。  ④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此时期在为读写作准备时,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学前已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


第250题

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下面的案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强强的自言自语现象兼具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点。4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  (1)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话的特点。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出声的自言自语出现最频繁的情况是,他们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性。  (2)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①游戏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言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强强的自言自语即属于此类。  ②问题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既然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成人要正确加以对待,不要斥责他、阻止他或嫌孩子嘟囔,而应该帮助和引导他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6~7岁儿童已经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难时,才使用“问题言语”。


第251题

幼儿时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练习

D.识字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第252题

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幼儿的词汇中,掌握虚词(如因果连词)往往说明幼儿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253题

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参考答案:D


解析:

问题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之一,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问题言语一般到幼儿中期才产生,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第254题 简述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重视在实践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 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第255题 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  )。 


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

C.口语的学习

D.识字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进入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因此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指口语的学习。


第256题

一位新入园的儿童问教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最好回答( )。


A.“老师不知道。”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参考答案:B


解析:

面对新入园、适应上有困难的劝儿,教师要用爱打动幼儿,以亲切的态度和幼儿交流,给予温暖的支持。同时,由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第257题

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  )。


A.情感表达

B.自我反思

C.自我调节

D.交流信息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是伴随活动而进行的,具有反映行动结果和行为中重要转折点的作用。以后则出现在行动的开端,具有计划和引导行动的性质,即自我调节的机能。材料中阳阳的行为即体现了这一点。


第258题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情境言语

B.发展对话言语

C.发展书面言语

D.发展口头言语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幼儿的口头言语。


第259题

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  )。


A.角色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

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


参考答案:B


解析:

自我中心言语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说话,他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冬冬边玩边说话:属于自我中心言语。


第260题

3岁前,幼儿言语的主要形式是(  )。


A.独白

B.对话

C.情境言语

D.连贯性言语


参考答案:B


解析:

3岁前,幼儿基本上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和成人一起进行活动的,幼儿与成人的言语交集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协同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幼儿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而且他们的言语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或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