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261题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  )。


A.电报句式的

B.对话式的

C.复合式的

D.独白式的


参考答案:B


解析: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


第262题

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是理解在先,表达在后。


第263题

“宝宝糖糖”是(  )。


A.简单句

B.单词句

C.复合句

D.电报句


参考答案:D


解析:

电报旬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例如,“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坐)”等。电报句表达的意思比单词句明确,因为它已具备句子的雏形。


第264题

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  )。


A.连贯言语

B.逻辑言语

C.情境言语

D.复合言语


参考答案:C


解析:

3岁前的儿童言语主要是情境言语、对话言语和不连贯言语。


第265题

1.5~2岁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参考答案:B


解析:

1.5~2岁儿童语言发展为双词句阶段,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也被称为“电报句”。


第266题

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几岁(    )。


A.2-5岁

B.1-3岁

C.2-4岁

D.4-6岁


参考答案:C


解析:

1 岁前是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处于理解阶段,并作出应答反应。2~4 岁是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


第267题 试述如何针对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幼儿言语在发展中容易出现音准差、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等问题。教育者要针对其易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主要的问题表现及教育措施如下:

(1)音准差问题及教育措施。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问题表现:3~4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

教育措施: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幼儿努力做到发音清楚。

②方言影响。

问题表现:发音除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外,更受环境和教育影响。方言,是幼儿发音不准的又一因素。环境中的方言可能导致幼儿发音不准,对幼儿发音影响极大。

教育措施: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①语气的掌握。

问题表现:由于生理的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运用语言表情技巧。

教育措施: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地纠正。

②幼儿口吃。

问题表现: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幼儿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来自模仿,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

教育措施: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其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幼儿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第268题

幼儿自言自语有哪两种形式?如何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面做各种游戏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②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然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并不要求别人回答。  (2)正确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幼儿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对于幼儿自言自语的现象,教师和家长不必惊奇,也不用担心,更不要因幼儿自言自语影响了课堂秩序、纪律而轻率地指责幼儿,应该认真观察幼咒的活动,仔细倾听幼儿自言自语的内容,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给以适当的指导,促使幼儿顺利地由自言自语过渡到内部言语,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269题

儿童到( )岁左右时已基本会说本民族语言。


A.1.5

B.2

C.2.5

D.3


参考答案:D


解析:

随着大脑的成熟及与他人交往的不断扩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到3岁左右时就已经基本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


第270题

电报句是(  )。


A.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参考答案:B


解析:

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例如:“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坐)”等。


第271题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对话言语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独白言语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幼儿前期最先掌握的是对话言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独白言语。

(2)情境性言语的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第272题

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言语是(  )。


A.内部言语

B.独白言语

C.连贯性言语

D.书面言语


参考答案:D


解析:

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面言语又反过来丰富和改进口头言语。


第273题

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问题言语,另一种是(  )。


A.情境言语

B.游戏言语

C.对话言语

D.交际言语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的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言语: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②问题言语: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


第274题

 “娃娃家”游戏中小明将洋娃娃放到小床上,可是遇到了困难,洋娃娃太大了,她自言自语道:“怎么办呢……我要换一个大床吗……哪里有大床……”,这属于幼儿的(    )。


A.游戏言语

B.问题言语

C.外部言语

D.对话言语


参考答案:B


解析:

问题言语是儿童在遇到困难、或表现的困惑、疑惑、怀疑、惊奇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所表达出来的言语,并不需要别人回答。其特点是简单、零碎。题目中小明的言语是玩游戏中遇到困难的自言自语,属于问题言语。


第275题

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问题言语;二是(  )。 


A.情境言语

B.游戏言语

C.对话言语

D.交际言语


参考答案:B


解析:

问题言语和游戏言语是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的两种形式。 


第276题

5~6岁儿童已经会用(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A.语言

B.动作

C.修饰词

D.感叹句


参考答案:A


解析:

5~6岁儿童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277题

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该时期儿童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通常是(    )。


A.动词,名称,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称

C.名称,动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称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对词语的掌握是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实词的掌握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第278题 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参考答案:B


解析:在不完整句阶段,儿童从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的单词句阶段(1~1.5岁),逐渐发展到电报句阶段(1.5~2岁)。


第279题

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  )。 


A.0-2岁

B.1-3岁

C.3-4岁

D.4-5岁


参考答案:D


解析:

问题言语最为丰富的年龄是4—5岁。


第280题

下列各项表述,(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妈妈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参考答案:B


解析:

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妈妈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