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菲儿把一颗小石头放进小鱼缸里,小石头很快就沉到了缸底,非要说小石头不想游泳了,想休息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菲儿思维的特点是( )。
A.直觉性
B.自我中心
C.表面性
D.泛灵论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中菲儿把无生命的小石头看作是有生命的物体,体现了泛灵论的思想,故本题选D。
第302题
中班的徐老师问班里的小男孩乐乐说:“乐乐,你有哥哥吗?”,乐乐说:“有”,徐老师又问:“乐乐,你哥哥有弟弟吗?”乐乐说:“没有”。乐乐的回答体现了他( )。
A.思维的不可逆性
B.思维的经验性
C.思维的泛化
D.思维的具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自我中心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可逆性,幼儿只能以自我为中心判定和周围任务的关系,而不能逆向思维去思考他人和自己的关系。
第303题
乐乐看见人生病时要打针吃药,当她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
A.经验性
B.固定性
C.抽象性
D.近视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前儿童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题目中乐乐给小树打针吃药就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病时要打针吃药。
第304题 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幼儿的思维常常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幼儿是从他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去思维的,而不是按老师的逻辑思维进行。
第305题
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的嘴真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了青青(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的思维只是从表面理解接触到的事物,不能理解词语的深层意思,材料中的青青对妈妈的话理解只是表面的。
第306题
问题: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1.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主要靠直接理解。随着言语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加之以正确的教育,幼儿的理解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2.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材料中小女孩佳佳,她对于她的小狗再也回不来了感到非常难过,这体现了幼儿的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不是从客观的问题出发。
第307题
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 )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前概念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的判断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做事只凭直觉、只凭喜好,属直观行动思维。
第308题
四岁半的红红能理解2块糖果和3块糖果合起来是5块糖果,但不能理解“”2+3=5”,这说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 )。
A.行动性
B.具体性
C.抽象性
D.简单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前儿童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学前儿童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题干描述的现象说明幼儿思维特点的具体性。
第310题
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
B.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过家家
C.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参考答案:C
解析:
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不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
第311题
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 )的心理特点。
A.泛灵化
B.自我中心
C.思维不可逆性
D.思维的刻板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这一行为的原因在于幼儿站在自己经验的中心,参照自己去理解事物,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反映出其自我中心的特点。
第312题
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参考答案:B
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露自身的动作。
第313题
当一个3岁的孩子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时候,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提供纸张让儿童自由涂抹
B.问他画的是什么,告诉他要画得像
C.把画纸收掉,免得他浪费纸张
D.问他想画什么,教他怎样才能画得像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的涂抹实际上体现了这个时期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对于他们的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
第315题
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这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 )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观动作性
D.不可逆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时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幼儿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说明幼儿能够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
第317题
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其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第318题
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凹凸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第319题 桌面上一边摆了3块积木,另一边摆了4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下列的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三块和四块放在一起,然后数一下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然后掰手指数出总数
D.幼儿先看了3块,再看了4块,暂停一下,说7块
参考答案:D
解析: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7块,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发展,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
第320题
下列表现中,幼儿的思维水平最高的的是( )。
A.明明画画时总是不提前思考,想到哪画到哪
B.欣欣做数学题时,总是借助小珠子进行计算
C.轩轩看到洋娃娃掉到地上了,抱起来对她说不哭
D.佳佳明白将粗瓶子里的水导入细瓶子,水的多少没有变
参考答案:D
解析:
D选项中幼儿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A选项是直觉行动思维,B、C是具体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