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361题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幼儿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I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2)幼儿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发生混淆的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能力的局限。

(3)材料中的小蕾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混淆了假想与真实。


第362题

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  )。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

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第363题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想象的内容零散

C.想象受情绪影响

D.想象具有夸张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之一是: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第364题 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参考答案:A


解析: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第365题

一个5岁的儿童说:“我想画小兔、小草,还想画小狗……”他基本上按他所说的去画,说明他的想象特点是(  )。


A.以无意想象为主

B.随意的自由想象

C.以有意想象为主

D.有计划地,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参考答案:D


解析:

5岁左右幼儿的想象已具有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但想象的内容是零碎而缺乏组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的影响,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开始发展并逐渐丰富。


第366题

幼儿常把没有发生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  )。


A.好奇心强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说谎

D.移情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第367题

幼儿(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

B.印象

C.感觉

D.知觉


参考答案:A


解析: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第368题

小彤画了一个长了翅膀的妈妈,教师合理的应对方式是(    )。


A.让小彤重新画,以使其作品更符合实际

B.画一个妈妈的形象,让小彤照着画

C.询问小彤长翅膀的妈妈的原因,接纳他的想法

D.对小彤的作品不予评价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待儿童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是欣赏、鼓励、接纳的眼光评价。


第369题

小朋友们听教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老猴子沉稳持重.小猴子调皮灵活……这是(  )。


A.符号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期的想象,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


第370题

四岁多的美美说:“我想画个电视机”,于是就画了起来,画着画着,发现直线画弯了,就自言自语说:“不像,成气球了,那我就画气球吧。”这表明美美(    )。


A.有意想象开始萌芽

B.再造想象为主

C.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D.想象内容贫乏


参考答案:A


解析:

这表明美美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有意想象开始萌芽。虽然她的想象基本上还是自由联想,无意性的成分很大,但她毕竟能够想象后画,而且按自己所想的去画了,说明她的想象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


第371题

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C


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第372题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A


解析: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


第373题

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  )。


A.注意

B.感觉

C.想象

D.知觉


参考答案:C


解析: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第374题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文文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参考答案:C


解析:幼儿的再造想象可以从内容上分为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和拟人化想象。题干中幼儿的想象表达了他的愿望,属于愿望性想象。


第375题

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  )。


A.随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不随意想象

D.相似想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第376题

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B


解析: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指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


第377题

这些说明了什么?请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来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些说明幼儿会受一定的刺激影响,不由自主地进行想象。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材料中幼儿这些表现主要归因于幼儿无意想象的如下特点: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动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如,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又想玩开汽车。孩子越小,想象的目的越不明确,也就越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幼儿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这主要是由幼儿初期孩子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决定的。如:在画画时,一会儿画小人,看到别人画汽车,他又去画汽车。想象主题极不稳定,易受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常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情绪高涨时,幼儿想象就活跃,不断出现新的想象结果。在幼儿园,老师亲了一下孩子,那么他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头脑中浮现出老师喜欢他的情景。


第378题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轩轩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医生"。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种想象表达了小孩的愿望.所以是愿望性想象。


第379题

幼儿正在画“小鸟”,听到别人说:“这像小鸟吗?”,他立刻说;“这是飞机。”这反映了儿童的想象(  )。


A.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B.主题不稳定

C.内容零散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本题反映了儿童想象的主题不稳定的特点。


第380题

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时,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  )。


A.幻想

B.综合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