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42题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第443题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第444题
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都会被知觉为红色,是因为(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指定性
D.知觉的感知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大小恒常性、形状直觉性、颜色恒常性等。
第445题 简述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第二,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第446题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虽然时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对象——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体现。
第447题
把一根棍子想象成一匹马来骑、“过家家”“医院”“商店”“公共汽车”等游戏属于( )游戏。
A.感觉机能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参考答案:B
解析:
象征性游戏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儿童将一物体作为一种信号物来代替现实的客体,这就是象征游戏的开始。
第448题
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 )。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
D.视力较弱
参考答案:A
解析:
3岁左右的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走路时,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因为把握不住其距离。
第449题 幼儿学习的图书一般都是鲜艳的图画书,和大学课本单纯的白纸黑字不一样。这是利用了感知规律中的( )。
A.适应现象
B.对比现象
C.联觉
D.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D
解析: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因此,幼儿用书中有很多鲜艳的图画,醒目且容易区分,有助于幼儿优先知觉。
第450题
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知觉看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漫画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人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这幅漫画,把握一个人的特征,属于整体性的体现。
第453题
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第454题
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岁能够正确判别前后。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B
解析: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3岁幼儿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的方位。
第455题
幼儿认为“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幼儿对时间的知觉依靠的是( )。
A.日历的变化
B.季节的变化
C.针表的变化
D.生活作息制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婴儿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以后逐渐学习借助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判断时间。
第456题 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
A.相向示范
B.围观示范
C.顺向示范
D.三种结合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幼儿的方向知觉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采用顺向示范比较好。
第457题
3岁儿童( )。
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能辨别前后
D.能辨别上下
参考答案:D
解析: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一般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后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7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位。据此可知,3岁儿童只能辨别上下。
第45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第460题 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参考答案:B
解析:幼儿从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辨别对方的左右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上课时,要采用“镜面示范”的方式示范动作,即要求儿童伸出左手,教师伸出右手来示范。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