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01题
婴幼儿的笑主要有以下类型:自发性的笑和( )。
A.诱发性的笑
B.微笑
C.大笑
D.狂笑
参考答案:A
解析:
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儿童的笑主要有以下类型: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诱发性的笑和自发性的笑不同,它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可以分为反射性的和社会性的两大类。
第502题
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婴儿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第503题 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
A.冷处理
B.安抚
C.斥责
D.转移注意力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和教师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安抚情绪等,切忌斥责孩子,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故选C。
第504题
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
A.情绪的内隐性
B.情绪的依赖性
C.情绪的受感染性
D.情绪的情境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婴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其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第505题 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之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第506题
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
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晚期
D.小学生初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第508题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的情绪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外部性。即随外部情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减弱或者加剧。
(2)激动、冲动性。即高兴时马上会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愤怒时马上会咬牙切齿、暴跳如雷。
(3)暂时性。即指某种情绪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就是大人不管他,到一定时间后,这种情绪也会变化的。
(4)与生理需要有关。特别是在婴儿时期更为明显,饥饿与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哭,吃奶时就会笑。2—3岁的幼儿也会常常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情绪表现不好。
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法。转移幼儿注意,化抱怨为幽默。
(2)冷却法。暂时置之不理,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
(3)想象和暗示法。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如故事中的人物,来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情感。
(4)情绪的宣泄。每一个幼儿在生活中都可能遭到冲突、挫折,而表现出不良情绪反应,成人应给予幼儿情绪发泄的机会。唱歌、游戏、运动是情绪宣泄、疏导和升华的重要途径。
第509题
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
第510题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第511题 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小班的孩子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如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好的;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故选A。
第512题
儿童道德感已有一定的稳定性是在(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初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如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评价自己乖不乖。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孩子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小班孩子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如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好的;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的感情。在这个年龄,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第513题
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参考答案:B
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第514题
中班儿童喜欢告状,这体现学前儿童的(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实践感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爱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行为。
第515题
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所体现的幼儿的情感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班幼儿掌握了一些概括化了的道德标准,他们常常爱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行为。
第516题
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参考答案:B
解析:
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第517题
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转移注意法。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其它的事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其产生愉悦情绪的事情上来。
第518题
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冷处理法。例如,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例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的。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加油。
②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例如,有个孩子总不愿意把水果分给爸爸妈妈吃,父母要吃他手中的水果,他总要哭闹。后来父母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第一天吃水果时,父母把一个水果分成几块,孩子拿着水果哭了很久,看着父母不理会他。只好把手中的水果吃了。第二天哭的时间缩短了。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看着父母把他手中的水果拿去分成几块给大家吃也不哭了。
第519题
根据所给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师,你该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做思想工作,取得家园教育观念的一致。.造成阿智经常打人的主要原因是受家长所谓的“正当防卫”论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先和家长取得认识上的一致。首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出他们的“正当防卫”论在幼儿园是不适宜的。幼儿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幼儿只是想和别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想侵犯别人;有些幼儿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许多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以列举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让家长非常信服地接受了老师的观点。让家长了解到教师与家长矛盾的教育观念在比较敏感的远远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和家长应尽可能在教育观念上达到共识,使阿智接受一致的要求,避免形成双重人格。另外,同班的老师也注意及时交流有关的阿智的日常情况,共同分析阿智的行为动机及其需要,制定适合他个体发展的目标、要求,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尽可能减少矛盾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负作用。
(2)转移关注点,放大和鼓励进步。阿智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马上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3)改善伙伴关系,逐渐改掉不良习惯。改善伙伴关系,能减少阿智的焦虑情绪,也有利于他的进步。为此,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如当他带来一件新奇的玩具时,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从家中带来图书时,我就立即把它放在书架上。通过种种办法,使他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释放焦虑的情绪,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第520题
简述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学前儿童的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2)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一定变化;
(3)气质无所谓好坏但它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4)具有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