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B.潜伏期的长短
C.最佳期的性质
D.敏感期的特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102题
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 )。
A.敏感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第103题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 ),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 的教学活动。
A.心理发展特征
B.身体发展特征
C.性格特征
D.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第104题 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参考答案:A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意识儿童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105题
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发式教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第106题 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 )。
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根据这个原理要求教育者对儿童提出的任务要难度适中,让儿童“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
第108题 文化历史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 )。
A.同化
B.最近发展区
C.顺应
D.平衡
参考答案:B
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109题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
A.动机
B.练习
C.强化
D.及时反馈
参考答案:C
解析: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强化,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在做出某种行为后,受到环境或教育的某种强化而形成的。
第110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第111题
请结合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他把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作强化物。他认为,学习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有反应;二是必须在一个反应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
(2)李老师一次作业干净印一个小红花,三次得到小红花就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这是通过正强化的作用,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充分体现了斯金纳的儿童行为矫正理论。
第112题
结合这位老师的描述,请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解释阳阳表现出的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纠正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斯金纳的观点包括:
①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而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斯金纳认为,人类习得的行为几乎都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而强化作用是塑造此类行为的基础。当儿童偶然做了某个动作而得到了教育者的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几率就会大于没有受到强化的动作。强化的次数增多或强度增大,动作出现的几率也随之增大,这样就建立起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②强化的类型: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消极强化,是由于消除一些刺激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消极强化,是由于消除一些刺激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消极强化常常用于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无沦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③及时强化与消退: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如果一个动作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的强化,那么强化的作用就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行为就会消退。
(2)可以根据斯金纳的行为矫正技术纠正阳阳的问题。利用消退原理,可以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首先,阳阳的父亲对阳阳的攻击性行为不应该给予强化,让这样的行为逐渐消退。另外,采用消极强化也可矫正阳阳的攻击性行为,当阳阳做出攻击性行为时,就批评他,而当他停止做出攻击性行为时,就立即停止批评,慢慢地,阳阳的攻击性行为就会被纠正过来。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连续强化
D.间隔强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目中大李老师通过小红花印章的奖励来增加幼儿作业工整的频率,属于积极强化。
第115题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
(3)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
第116题 ( )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A.儿童的需要
B.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C.儿童的激情
D.儿童的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离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环境和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就无法起作用或不能很好地起作用。
第117题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脚围
D.身高和体重
参考答案:D
解析: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某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头围等,真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第119题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且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