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观察学习
B.操作学习
C.语言理解的学习
D.交往学习
参考答案:B
解析:
观察学习是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学习,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波波玩偶实验;语言理解学习是幼儿在成年人的讲解和指导下对态度和行为的学习;交往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获得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尝试错误性质的操作,可能出现“顿悟”,该幼儿是在进行操作学习。
第42题
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参考答案:A
解析:
观察学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第43题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者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华生
D.班杜拉
参考答案:D
解析: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第44题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第45题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参考答案:A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为获得的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第46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第47题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观察学习:①观察学习的概念。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简言之,就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②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③强化的种类。强化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之分。
(2)观察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现。①攻击性。②亲社会行为。此外,班杜拉还研究了性别作用和自我强化。
(3)人、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人的个性就是在行为、人的内部认知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人行为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他对环境榜样的观察,同时也依赖于他自身对观察的榜样的认识,依赖于人活动的内部诱因。
第48题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其个性的理论,班杜拉是该理论的创始人。其主要观点如下:
(1)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与模仿不同,是通过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这个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观察学习的模式包括以下八种: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与性模式、创造模式、延迟模式。
(2)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重视人的认知因素,并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他认为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带有主观片面性,对认知因素认识不够。
第49题
( )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格赛尔
参考答案:D
解析: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第50题 ( )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参考答案:C
解析: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简称为成熟论,其主要观点是: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是肌体固有的过程。
第51题 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验证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的实验称为( )。
A.自然实验
B.视崖实验
C.双生子爬梯实验
D.想象定势实验
参考答案:C
解析:格塞尔由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是:幼儿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格塞尔认为,幼儿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第52题
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 )对幼儿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参考答案:D
解析:
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
第53题
提出“成熟势力说”的心理学家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格塞尔
D.斯金纳
参考答案:C
解析:
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平之前,训练儿童去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第54题
简述成熟势力说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格赛尔根据双生子爬梯试验提出成熟势力说。此观点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主要强调生物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外部环境只为正常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成熟程序。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第56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 )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
A.2
B.2-7
C.7-12
D.12
参考答案:B
解析:
儿童在2-7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似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第57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关于儿童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确立教学目的的合理依据,应该是成人社会跟受教育儿童之间的相互联系,他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让儿童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儿童主动探索世界与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他提出要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培养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所以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儿童不应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总之,教学目的是形成儿童的智慧,而不是储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
(2)关于儿童课程
皮亚杰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依据,教材内容应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相适应。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皮亚杰要求学校教学在分配学科和确定学科内容时,要获得足够的有关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知识,并按照严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学校课程的编制应该以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宗旨。
在课程实施上,新的教育方法要适应儿童的智力结构和发展阶段。
(3)关于儿童教学原则
①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获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时机,应是从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之时。
②教育应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认知能力
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不能单靠外界的作用,而只能以肌体本身的发展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最佳方法和环境,以帮助儿童自己去促进其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③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活动
儿童只有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与否定,但皮亚杰并不否认教师与同伴群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关于教学方法
①临床教学法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儿童活动,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则采用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
②两难故事法
利用讲故事向儿童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通过向儿童提问这种两难问题来测定儿童。
③社会交往法
通过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成人之间社会性的交往活动,获得教学效果的方法。
④活动法
皮亚杰认为活动一方面能促进感知运动智慧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会促进运算智慧的提高。一切只有通过活动这一中介环节,才能被儿童所认识和理解,并最终转化为个体的知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理解组成命题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命题进行思维。
第60题 请依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4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4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幼儿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频繁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思维特点:
1.思维具体形象,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具体的物品。
2.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例如三山实验,很难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思维不可逆、不守恒,例如对数的理解不守恒,对概念的理解不可逆。
4.泛灵,认为世界万物皆有生命有灵魂。
5.象征性思维阶段。开始玩角色游戏,向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