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点: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一)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而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如幼小儿童由于害怕与母亲分离,而对诱人的玩具不感兴趣。而在精神分析学派眼里,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它是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认知中的“无意性”就是受情绪的左右。研究发现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情绪对智力操作也有重要影响,强烈的情绪或淡漠情绪,以及消极情绪都不利于儿童智力活动。另外研究发现,儿童情绪好时会选择红颜色,心情不好时选择黑色。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如最初的意识是由饥饿、疼痛引起的痛苦,或温暖饱足及母亲的抚慰产生的舒适、欢乐、探究兴趣等体验组成。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情绪发展进入系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社会化,他们对情绪的条件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特定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情绪。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人格)结构。

(五)对幼儿交往发展的影响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人们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全靠她的表情动作。儿童掌握语言之前也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进入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