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1421题

简述教师怎样指导幼儿的游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5)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

(6)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第1422题

以下对游戏的指导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教师可以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B.对结构游戏进行指导时,教师应该手把手地教

C.对表演游戏进行指导时,应选择幼儿容易理解又便于表演的作品

D.对规则游戏进行指导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游戏及规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第142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班角色游戏中,有幼儿提出要玩“打仗“游戏,他们在材科柜里翻出好久不玩的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哒哒哒”地打起来,玩得不亦乐乎、李老师看到此情景非常着急,连忙阻止:“这是理发店的玩具,不能这样玩。”

问题:

(1)李老师的阻止行为是否合适(2分) ?请说明理由。(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 (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解析】

(1)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中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幼儿总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自己来选择和决定做什么游戏,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体现了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都是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的假想。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角色定位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充分保护幼儿游戏的特点。

题干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选择在幼儿快乐的玩耍时进行介入,打断幼儿游戏,选择的时机不恰当,同时选择了以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丧失游戏的兴趣,因此是不恰当的。

(2)教师在幼儿游戏应合理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具体我会这样做:

首先我会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其次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在游戏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也会利用时间多提供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投放在班级内的活动区,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第1424题

张老师遵循了游戏指导的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第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幼儿游戏的兴趣、意愿和氛围)。

     第二,以间接指导为主。


第1425题

张老师参与了幼儿的游戏,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合理参与幼儿游戏应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2)第一不干扰幼儿游戏的正常、顺利进行,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灵活地转换角色。

   第三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


第1426题

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

  (2)一开始难以使积木达到平衡状态。

  (3)支撑点的位置不固定,找不到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第1427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以下学习经验:

  (1)与物体稳定搭建相关的学习经验。稳定地摆放积木是完成这一探究活动的基础,幼儿解决“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在有一定斜度的平面上使堆积的物体保持稳定的技巧,使得幼儿关于物体稳定搭建的经验更为丰富。

  (2)与平衡相关的学习经验。幼儿通过尝试各种摆放方式,克服一个个困难,逐渐找到使“积木跷跷板”达到平衡的方法。感知与理解什么是平衡,如何达到平衡。

  (3)与探索规律相关的学习经验。在这一探究活动中,若每次支撑点的位置都不一样,两边摆放的积木数量每次都不同,幼儿会产生疑惑。通过多次探索,幼儿可以逐渐找到影响平衡的因素,探索出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第1428题

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游戏中材料的特点为:数量丰富,种类较少,能拼搭出多种物体,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探索活动。

  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如下影响:

  (1)能使儿童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调发展。

  (2)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锻炼儿童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设计、构思的能力等,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3)可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4)能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合作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5)引导幼儿感受建构作品的造型美,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幼儿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1429题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扮演的角色是(  )。


A.导演者

B.旁观者

C.舞台管理者

D.共同参与者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角色是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参与者、游戏带头人;非支持性角色有不参与者、导演者。


第1430题

关于各年龄段儿童建构游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班幼儿有建构主题,易变化

B.中班幼儿建构技能以“架空”为主

C.中班幼儿能独立地整理玩具

D.大班幼儿建构技能日趋成熟


参考答案:A


解析: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无主题建构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才能初步完成作品。


第1431题

幼儿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属于(    )游戏。


A.感觉机能性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这类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类游戏的比例逐渐下降。


第1432题

简述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也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生活,一般儿童游戏的假想表现在:①对游戏角色的假想;②对游戏材料的假想;③对游戏情景的假想。(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第1433题

联系材料分析幼儿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材料中的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地选择了娃娃家、理发店和建构区等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在外在的强制要求下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自己的潜力。

(2)游戏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儿童参加游戏就是为了享受游戏的过程,而非追求游戏的结果。一旦儿童的游戏活动被设定为达到某个目标,就会给儿童带来无形的压力,儿童就难以享受无拘无束的游戏过程了。如材料中幼儿通过在游戏中扮演理发师,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帮“顾客”剪头发的快乐。

(3)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指儿童的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对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反映。例如,材料中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理发店)、角色情节(理发师、“顾客”)、以及行为方式(理发师给“顾客”剪头发)等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理发店”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能够使儿童获得愉悦感、胜任感和满足感。例如,材料中幼儿在没有强制目标的游戏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游戏活动内容,在“剪头发”的过程中传来阵阵笑声和交谈声,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的表现。


第1434题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4)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第1435题

不属于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对幼儿园游戏种类进行划分的一项是(  )。


A.联合游戏

B.规则游戏

C.旁观游戏

D.独立游戏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把儿童的社会游戏分为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 


第1436题

幼儿中期是儿童(    )游戏的高峰期。


A.感觉机能性

B.象征性

C.结构性

D.规则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中期是儿童象征游戏的高峰期,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游戏兴趣明显增加。他们能够自己选择主题、设计组织游戏,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由于表征水平的明显提高。还出现了用替代物进行游戏的行为。


第1437题 简述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地学习内容。

(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学习时具有一定挑战性。


第1438题

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了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什么原则?(    )。


A.兴趣性

B.时代性

C.生活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联系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重阳节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对重阳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1439题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  (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  (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法。


第1440题

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示范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