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501题
以“学数数”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倒数10以内数字
活动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的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1—10,彩色串珠1—10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A.盖高楼 师: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建筑师要请咱们盖一座房子。瞧!盖房子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有些什么呢?(串珠和数字卡片)
师:你们看到过建筑工人盖房子吗?先盖第几层,接着呢?对,要一层一层地盖,建筑师要求我们盖到第几层,就用几颗一串的串珠来表示。(老师盖好1、2层,请一幼儿盖3、4、5、6层,点名幼儿盖7、8、9、10层)
师:楼房盖好了,可是楼层还没有编号,谁来帮帮我?
B.参观高楼
师:高楼盖得真漂亮!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吧(随着老师的手势念出楼层号)。 问:在上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幼:楼房越来越高,串珠越来越多,数字越来越大。
问:一次比一次多几个?数字呢?
师小结:对,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数的顺序,也就是从小的数数到大的数,一次比一次大一个。
师:好,现在一起下楼吧(顺着老师的手倒着念下来)。
问:在下楼的过程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幼:串珠越来越少,数字越来越小。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倒着数,倒着数呢,数字会越来越小,一次比一次小一个。 C.拆高楼
如果我们要把这栋楼拆了再建一座大型的游乐场,应该怎么做呢?
问:拆高楼要从哪开始拆呢?(第10层) 师:对,要从最上面开始拆,好,开始拆了 师幼合:拆高楼,拆高楼,拆一层,少一层,拆了10层拆9层,拆了9层拆8层……(体会越
来越少的现象)
2.游戏活动 倒数练习“接龙数数”
老师任意说一数字,幼儿接着倒数;整组幼儿倒数接龙。
3.交流小结
师: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10以内的倒着数,生活中还有很多倒数的现象,比如:过红绿灯时,下电梯时,发射火箭时,还有电视节目最精彩的时候,主持人也会倒着数,平时呢要多观察,发现倒数的现象就来告诉老师,好吗?
第1502题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请以“动物的尾巴”为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科学教育活动:动物的尾巴(中班)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交流分享中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
(2)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对探索观察动物有兴趣,乐意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调查表(附后),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2)没有尾巴的动物及尾巴图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调查表):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请大家回家做关于动物尾巴的调查,下面请大家来把你的调查结果说给大家听听。你调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如:幼儿根据自己画的图形告诉大家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尾巴有什么作用?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观察,网上查询,家长告知)让幼儿把自己的调查表以及收集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
(2)提问
还有哪位小朋友要来补充的?对他的介绍有没有问题?
(3)小结
刚才,小朋友介绍了动物尾巴的用处,动物的尾巴有好多功能,这样它们在大自然中才能更好地生活。动物尾巴真有用。
2.游戏“找尾巴”
(1)教师(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森林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位魔法师把小动物们的尾巴给偷走了。
现在老师已经侦察到小动物的尾巴就藏在我们后面,我们一起去帮小动物找尾巴好吗?你们有信心找出来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
教师:“找好了吗?和好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帮谁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小结: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动物的尾巴也不一样,教师通过手中的图片,一边拿图片一边询问幼儿: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成诗歌的形式。
(四)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尾巴呀?那你的调查表上是不是都有它们的名字呀?没有的话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它们添上去,明天带给老师。
第1503题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位孩子的天性。请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内容: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多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喜欢的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①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经验;
②材料:广告纸、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
③环境:宽敞的活动室:
④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
①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②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
③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装扮自己;
④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⑤对于同伴的装扮,进行彼此评价、相互欣赏;
⑥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⑦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⑧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第1504题
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个有关不倒翁的科学活动设计,引起幼儿对不倒翁的兴趣,使其发现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并能理解加以运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制作不倒翁(大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
(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悬念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老师扮“魔法师”到“神秘的玩具城”引导幼儿探索活动材料。
2.自由探索
(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得很认真,还能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在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3.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1)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集体讨论: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2)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玩具”不倒的秘密:玩具中装有东西,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等东西,可以让幼儿自由地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3)集体讨论
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
(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
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4.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5.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乐中,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2)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对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3)做好的小朋友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翁玩具。
6.结束部分
与不倒翁一起律动结束课程。
(《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四)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中,可在科学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第1505题
以“城市”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野猫的城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作品内容,把握“野猫”的形象特点,提高判断能力。
2.能通过绘画、拼插和语言的方法介绍自己眼中的城市,
3.能够续编故事。活动准备:
1.表现童话内容的图片。
2.绘画纸、彩笔、橡皮泥、积木、插塑等若干,以及幼儿熟悉的各种材料,如纸盒、小玩具等,野猫及其他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边看图片边听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讲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2.听完故事后,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让幼儿自由发言,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放故事录音,听第二遍故事。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野猫告诉我们城市是什么样的?
(2)小动物为什么不喜欢野猫说的城市?
(3)野猫说的对吗?为什么?
(4)如果你到森林去你会告诉小动物们,城市是什么样的?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幼儿说出城市有哪些不足,比如:空气不新鲜、噪音大等。
5.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第1506题
以“过生日”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快乐的生日party(大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为同伴“过生日”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过生日时热闹而又愉快的气氛,满足幼儿情感
的需要,体验同伴间纯真的友谊;
(2)在掌握歌曲《过生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创编其他过生目的方法与形式,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创新,并能与同伴友好地交往与合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过生日》;
(2)录音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生日快乐》等;
(3)“生日HAPPY”主题背景以及生日蛋糕、蜡烛、各类打击乐器等。
(三)活动过程
1.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教师热情介绍今天过生日的幼儿,并为过生目的幼儿当众化妆,宣布即将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播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鼓励幼儿合作,表现出快乐的气氛。
(2)复习歌曲《过生日》
引导幼儿演唱时表情自然愉快,声音和谐整齐,表现出参与生日庆祝活动的热情。
2.联想创作,尝试创编
(1)探索创编的方法
①引导“过生日除了买蛋糕庆祝以外,还可以怎么过也是很开心很有趣的”。(让幼儿相互讨论)
②当幼儿说出一种形式后,则请幼儿来尝试编唱歌曲。重点引导幼儿注意编唱时有一定的节奏,编唱的内容能围绕主题。
(2)联想创编
幼儿自由结伴在活动室一角自由编唱。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编唱,鼓励幼儿创新。
3.交流表现,分享快乐
(1)交流表现
让幼儿交流编唱的内容,及时肯定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和表现不同的生日情趣。
(2)分享快乐,达到高潮
在“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推出已插好蜡烛的生日蛋糕,集体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庆祝生日。(在愉快热烈的音乐声中,师幼边歌边舞,结束本次生日庆祝活动)
(四)活动总结
教师对本次活动从组织到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以后组织同类活动积累经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范例】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对影子的形成产生探究的欲望,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认知目标: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有关系。
情感目标:体验和同伴共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投影仪、娃娃、皮球、形状不一的物体、手电筒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变化。
难点: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积极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了解影子的形成。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
(2)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影子?
(3)请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教师小结:光射到物体上,就有了物体的影子。
2.暗室实验,知道影子和光的关系。
(1)讨论:在没有光线或光线弱时,能用什么办法制造影子?
可以用小灯泡,手电筒
(2)师幼共同演示手影,体验影子和光的关系。
变化光源的距离,发现讨论观察手影的变化,
变化光源的位置,发现讨论手影的变化。
(3)教师总结:影子的变化与光线的位置和远近有关系。
3.看影子猜物品:
(1)依次投放各种物品,请幼儿猜物品名称。
打开投影仪,依次投球、娃娃、各种形状的物体,幼儿根据影子猜物品的名称。
没有放物品,探索影子形成的条件
师:为什么没有影子?为什么又出现了影子?
教师总结:要产生影子,不但要有光还要有物体
(三)结束部分:生活联想。
除了光能照出影子。想想还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月光下、灯光下、路灯下等)
五、活动延伸
影子游戏:《我和影子捉迷藏》
玩法:教师与幼儿一起说儿歌,当儿歌结束后,让幼儿快速的将自己的影子藏到另一位幼儿的影子里,没将影子藏好的小朋友会被淘汰出比赛。游戏反复进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戴眼镜的猫(中班)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眼镜猫。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用动作演示:又圆又亮,左右一样,脚蹬两耳,腰跨鼻梁。
2.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戴眼镜吗?
二、故事《戴眼镜的小猫》
1.小朋友见过小动物戴眼镜吗? 出示图片:眼镜小猫
2.播放录音《戴眼镜的小猫》。
3.结合故事提问
(1)这座房子里住着谁?
(2)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
(3)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
(4)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
4.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猫戴上眼镜反而看不清楚了呢?
三、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什么人才需要戴眼镜呢?
2.如果我们的视力很好还需要戴眼镜吗?
3.保护眼睛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
四、学做眼睛保健操。
1.教师示范:小朋友们我们的眼睛要休息一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第1509题
以动物的生存本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设计题活动:防御敌人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们生存的条件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了解一些动物的防御本领。
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
1.通过已有经验及学习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自身的防御武器。
2.知道想生存必须要防御敌人的进攻。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师幼互动:
1.教师先同幼儿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小动物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敌人吗?它们怎样保护自己,怎样生存?
2.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如:刺猬、蜜蜂、螃蟹、海蜇、蚌、穿山甲、大象、蜗牛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自己的身体上有防御敌人的武器。
3.教师再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如:乌贼、黄鼠狼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能从身体里释放出气体和液体,赶走敌人。
4.出示海星、海参、壁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会使用分身术让敌人误以为是捕到了猎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品德和情感。
第1510题
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份以“夏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夏季音乐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
2.培养幼儿合理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创编诗歌。
活动准备:
①背景图片:蜜蜂、知了、青蛙、雷公公、小鸡、鸭子、鹅、牛、羊、猫头鹰、燕子、雨
点、小朋友、小狗、小猫胸饰各一个;
②大树、池塘、草地的场景;
③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①今天,我们要去观看夏季音乐会,你们高兴吗?
那就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伴随着愉快的歌声出发吧!
②音乐会已经开始了,让我们听听,是谁在唱歌?(蜜蜂、知了、青蛙、雷公公)他们是怎么唱歌的?(嗡嗡、知了、咕呱、轰隆)
他们在什么地方唱歌?(草丛中、大树上、池塘里、天空中)
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吗?(绿绿的草丛中、高高的大树上、清清的池塘里、高高的天空中)
③小演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就汇成了一支美妙的夏天的歌,听:
夏天的歌在哪里?嗡,嗡,嗡,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轰隆,轰隆,在高高的天空中。
④他们的歌声好听吗?那就请小朋友们和他们一起带着美美的表情、伴随着好看的动作、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这首夏天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带着动作,学习朗诵诗歌两遍)小朋友们的歌声真是太动听了!
⑤创编诗歌:让我们看看又有哪些小演员来到了音乐会?(小鸡、猫头鹰、鸭子、小雨点)他们也想把歌声编进这支夏天的歌里,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应该怎么编?
⑥夏季音乐会的小演员们都到齐了,让我们找一找,还有谁来了?是怎么唱歌的?请小观众挑选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到他们的舞台上去歌唱,把他们的歌声都编进夏天的歌里。
⑦让我们给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⑧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会唱歌的小演员,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把他们的歌声也融入到我们这首《夏天的歌》里!
第1511题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请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内容: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多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喜欢的小动物。(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材料:广告纸、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4)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2)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3)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装扮自己。(4)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5)对于同伴的装扮,进行彼此评价、相互欣赏。(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第1512题 以“庆祝六一儿童节”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庆祝“六一”儿童节
内容提要: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今年我园的六一儿童节将以开展系列庆祝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为了使庆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订此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环保
2.宣传口号: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玩;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张贴宣传标语。
2.以班为单位做好参加活动的准备:排练童话或故事剧;抓好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班级的小朋友交往与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每班设计一个结对子游戏,并做好游戏物品的准备。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儿童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11年5月26日至2011年6月1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在本园的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送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结对子游园”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赛
(1)目的:通过参加幼儿故事、童话剧的表演,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个幼儿故事或童话剧;体现人人参与;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录音良好。
(3)评奖:
根据表演评出节目表演奖、最佳舞台设计、最佳小演员。
A.节目表演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
B.最佳舞台设计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最佳舞台设计6个。
C.最佳小演员:从所有参赛的演员中评出最佳小演员10人。
2.巧手儿比赛(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
(1)目的:通过举行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人人参与,即参与收集废旧物品、参与环保时装的设计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要求幼儿的制作在1小时内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裤子)。
(3)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由带班教师和生活老师组织指导幼儿制作活动,备课教师到抽签的其他班跟班检查、评比。
(4)评奖:根据幼儿的设计和制作情况评出班级奖和最佳作品奖。
A.班级奖:根据幼儿制作的总体情况分别评出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
B.最佳作品奖:根据幼儿的环保时装作品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质量评出最佳作品50件给予奖励。
3.小能人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小能人比赛”,培养幼儿自己主动做事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儿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放在合适的地方;要体现分工与合作,并有序地进行。
(3)比赛形式:大班选取“迷你餐厅”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中班选取娃娃家“小人国”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小班在本班级进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
(4)评奖:根据比赛的速度和分类、整理的现场结果分剐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学前班、大班一等奖二名,中班一等奖二名,小班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4.巧嘴儿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比赛,促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即幼儿爱说、会说、敢说;培养幼儿大胆展现自我的精神面貌。
(2)内容与要求:要求所有的选手均要参加以下三项内容的比赛:
A.故事演讲比赛:要求选手进行4分钟以内的故事演讲,演讲时,要求普通话准确,语调、表情、体态语言与故事情节相符。(满分为10分)
B.环保时装表演:要求选手们身着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环保时装(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随着音乐大胆地进行时装表演;随后回答有关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的有关问题。(表演和回答问题各5分,满分为10分)
C.智力抢答: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分大、中、小三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
(3)比赛形式:各班在进行预赛的基础上,选派出3名幼儿参加平行班的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学前班和大班共选出6名幼儿、中班选出5名幼儿、小班选出4名幼儿参加全园的决赛。
(4)评奖:根据参赛选手的总得分评选出巧嘴儿10名,其余评为优秀选手。(冠军、亚军、季军)
(5)比赛时间:预赛可在4月一5月灵活进行,半决赛在5月中旬进行,决赛在5月28日进行。
5.结对游园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活动要求:要求幼儿能积极、大胆地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结成对子参加“六一”游园活动。
(3)容:每班设计一个游戏项目,游戏要求以两人为单位进行设计。
(4)活动形式:幼儿结成对子后,到各个礼品发放点领取“六一”礼品,然后和自己的对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戏点参加游戏。
五、活动时间安排
5月25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
5月26日:巧手儿比赛; 5月27日:小能人比赛; 5月30日:巧嘴儿比赛; 6月1日:庆祝六一儿童节“结对子”游园暨颁奖大会。(内容有:幼儿舞蹈表演;环保时装表演;幼儿故事及童话剧比赛、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颁奖;“结对予”游园活动。)
第1513题
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环境保护”的教育主题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地球妈妈变热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幼儿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2.向幼儿进行宣传教育,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地球”的道理;
3.在制作宣传牌的过程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幼儿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利用户外活动或郊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2.幼儿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变热的资料和图片;事先了解有关地球变热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请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地球妈妈是我家》,引出课题。
2.展开部分:
①请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听故事《地球妈妈变热了》;
②请小朋友说一说“地球妈妈”为什么变热了;
③看课件昕老师总结地球变热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地球变热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树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还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业发展,兴建许多工厂,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烟囱冒烟,汽车排放废气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给地球盖的屋顶,越来越厚,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挡了,这就叫“温室效应”。也就像我们到玻璃暖房一样,太阳光可以照进来,但热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④看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地球气候变热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地球变热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广大居民受到热浪的袭击,天气少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由于地球气候变热,南极冰山也会渐渐融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整个地球就将面目全非;
⑤“地球妈妈”变热了,就像我们小朋友生病发烧了一样。“地球妈妈”生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讲一讲如果你是“地球医生”你会怎么给“地球妈妈”治病呢?
⑥看课件,总结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变暖的措施: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型的汽车;少使用空调;多植树造林;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不使用的家用电器要把插头拔掉;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购物时携带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等。
3.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向家人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分小组制作宣传牌(共同讨论,自由分工)。
①自己设计宣传画:
②自编宣传标语;
③装饰宣传牌;
④教师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安放宣传牌;
⑤提示小朋友,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不仅自己要做环保小卫士,还要提醒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做环保卫士。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和其他班的幼儿到我们班参观环保画展,由幼儿当讲解员;
2.续编故事《地球不热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第1514题
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目标:
1.理解什么是环境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烟尘会污染空气,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清水、污水各一盆,香烟、房屋(幼儿用积木拼搭)
2.录像:香烟弥漫的一间屋子、动物远离喧闹的城市、汽车的尾气和废气等。
活动流程:引起兴趣一实验活动一看录像一幼儿讨论~总结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快乐地游戏着,它们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树林里开演唱会,玩得真高兴。忽然,附近的工厂里排出大量的黑烟,它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动物们纷纷逃离了森林,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2.实验活动。
教师:“咦,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走,躲到别的地方去呢?” 现在我们做两个实验。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污水,让幼儿从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把两条小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污水中,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活动情况。
(2)出示幼儿拼搭的房屋,用一个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闭),然后在里面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过一会儿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会发现房屋周围都是烟雾。
3.录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烟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注意大街上汽车驶过飞起的灰尘;车尾排出的废气,以及烟雾弥漫的房子;动物们远离城市等。
(2)提问:这些废气、烟尘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动物和人需要清洁的空气。
4.讨论活动:烟尘、废气会污染环境,怎样来预防这些危害。
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结:我们都需要清洁的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5.延伸活动:《谁是环保好娃娃》。
小朋友请讲讲下列图中谁是保护环境的好娃娃?为什么?并给环境好娃娃画上一个五角星。(图略)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空气的秘密(中班)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三)活动过程
1.引题
教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教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
2.引导
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
3.游戏:找空气
(1)教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像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2)教师提出游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3)幼儿游戏。
(4)交流发现,教师小结:“到处都有空气。”
4.分组探索
(1)教师: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许多秘密,谁知道?
教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秘密,好吗?
(2)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两组,选择喜欢的材料探索,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等一下告诉小朋友和教师。
A组:提供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游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提供毛线、吸管、气球
游戏:《气球火箭》
(3)幼儿分组探索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发现,由教师记录。
(4)幼儿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质疑,发现不同问题。
(四)活动延伸
幼儿交流发现,教师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助人们做许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假如没有了空气,我们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第1516题
请设计一个教育活动,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班社会活动-学会分享
一、活动目标
1.懂得只有学会了与他人分享,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2.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布偶:小白兔.小黑兔。
2.请幼儿自带一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
3、录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布偶进行情境表演故事《小白兔与小黑兔 》引导幼儿懂得与同伴分享的道理。
(1)小讨论:为什么小白兔玩得很高兴和很快乐,而小黑兔玩得不开心呢?
(2)小结:遇事应想到别人,不能先顾着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否则你就像小黑兔一样,得不到快乐。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出示各种食品、玩具,引导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懂得心中有他人才快乐。
(1)启发鼓励幼儿互相分享食品、玩具。
①小朋友你们今天带来了什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与玩具。
②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玩的。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想吃,也想玩怎么办?
引导幼儿把食品、玩具放在一起,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将食品统一摆放在桌子上,布置成食品品尝会,大家一起互相品尝。将玩具放在一起,布置成玩具乐园,大家一起玩,让幼儿体验共同分享的快乐。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刚才吃的食物,并讨论为什么会吃到不同的食物,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我与他人分享、享受更多的快乐。
① 请幼儿说说:刚才自己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为什么自己只带来一样食品、一样玩具,都可以吃到这么多好吃的,玩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还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些东西呢。
② 小结: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你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玩得更高兴,拥有更多的快乐。
(三)活动结束
欣赏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① 今天我们一起吃了好吃的、玩了好玩的,高兴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唱歌庆祝一下好吗?
② 大家高兴地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音乐伴奏下跳舞。
四、活动延伸
与家长联系,请家长观察幼儿在家的分享互动活动,鼓励幼儿与家人分离快乐。
第1517题
以下面这组图片为内容,设计一个大班安全防火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延伸。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名称:消防知识我知道(大班安全防火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消防标志,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
(2)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
(3)遇到危险时不惊慌,初步掌握简单的自护和求救的方法。
(4)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了解遇到火灾时的简单自我保护方法,如用湿毛巾捂鼻、弯腰走、快速撤离现场等。
(2)物质准备:关于安全防火教育的彩色挂图(包括119电话、灭火器、安全通道等),每4个幼儿共用1个玩具电话、灭火器模型,每人1条小毛巾。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朋友在厨房燃放鞭炮、打开燃气灶开关等图片,组织幼儿讨论:
①他们在做什么?
②这样做是否正确?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
③应该怎样做?
④还有哪些行为会引发火灾?
教师总结并适当延伸,使幼儿基本了解引发火灾的原因。
(2)请幼儿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一旦发生了火灾,怎么办?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并开展游戏。
①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具体到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门牌号是多少,以及附近有什么明显标志。
教师出示119电话的图片,示范着火后应当如何报警,然后组织幼儿分组练习拨打报警电话,并说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②如果所在的位置有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可以呼叫大人用其灭火。
教师出示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的图片,示范灭火器的用法,然后请幼儿简单地实际操作一下灭火器模型。
③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受到火势威胁时,应立即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时,要弯腰快速逃生,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教师出示安全出口的图片,组织幼儿开展简单的逃生演习。
④教师总结并扩充幼儿的消防知识:
第一,室外着火时,若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应当用湿的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若门不是很热,也没看到火苗,应当赶快从安全出口离开房间。
第二,身上着火时,要立即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第三,若所有逃生线路均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中找出火灾小隐患,并帮助家长消除火灾隐患。
(2)布置“我是小小消防员”的墙面环境,使幼儿巩固消防知识,并提醒幼儿随时注意防火。
(3)在全幼儿园进行消防演习,让幼儿再一次熟悉并运用学到的消防知识。
第1518题
以“有趣的钟表”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内容:有趣的钟表。
活动目标:(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认识钟表:①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②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③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2)认识整点:①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②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次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③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3)放歌曲《小时钟》: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4)认识半点:①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②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③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下列时间: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4)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②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5)表演游戏:(结束)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第1519题
围绕照片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大班语言活动:照片的故事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
2.运用连贯、完整并且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3.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照片若干;(2)在教室里布置好照片展览会;(3)自制一本相册。
2.经验准备:每个幼儿准备2~3 张自己的照片,并于活动前与家长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
片的内容。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参观照片,并提出参观的要求。
“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问题一:我的照片里有谁?
问题二:我和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问题三:做了一件什么事?玩得怎么样?
2.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乐趣
(1)请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引导幼儿讲述他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①幼儿园运动会照片。
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照。
③刘翔比赛的照片。
(4)幼儿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三)活动结束
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对照片进行归类、整理。
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能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师:“这些照片装在一起,再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四)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第1520题
以“美丽的大自然”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美丽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两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教师: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肯定也能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自评:
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