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1481题

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计量工具,请你以“数字6”为教学材料,设计一个中班的教学活动,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并设计活动过程。

要求如下:
从日常生活中和幼儿的经验引发教学内容,运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帮助幼儿习得经验、知识的同时,重视幼儿情绪、态度、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活动名称】中班数学: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1、2、3”。

【活动过程】
(1)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游戏“看数取物”。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1、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2)小组活动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看数字做点卡。
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看数字印图形。
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看实物贴数字。
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3)活动评价(师生互评)
①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②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③以“寄信”结束活动。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都可进行这类活动教育。幼儿只有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第1482题

活动设计题

诗歌:小雨点。沙沙沙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诗歌可以用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来感染幼儿,营造出幼儿欣赏作品的良好氛围,因此,培

养幼儿对诗歌作品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请以诗歌“小雨点,沙沙沙”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设计】

语言教育活动:小雨点(小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丰富幼儿的词汇:田野、拔。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挂图、活动图片七个、头饰若干(小雨点、花儿、鱼儿、苗儿)。

活动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律动“大雨小雨”导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挂图:最近美羊羊的花园发生了一件事情——好长时间不下雨了。你们看,出现了什么结果:花园里的花儿渴得闭上了嘴巴,鱼池里的鱼儿渴得不摇尾巴了(不动了),田野里面的苗儿渴得不长了。

2.讨论:你有什么办法,他们才不渴了呢?

小朋友讨论得出:下雨是一种方法,花儿、鱼儿、苗儿喝了水以后就不渴了。

提问:小朋友们,下小雨的时候,小雨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小雨点,沙沙沙”

3.展示下雨时的情景.请幼儿观察花儿、鱼儿、苗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

(1)“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花园里)

花儿怎么样了——(笑了)乐

花儿乐得怎样——张嘴巴(花儿开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2)“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鱼池里)

鱼儿乐得怎么样了——摇尾巴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3)“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苗,地里)

苗儿长在庄稼地里,一大片的庄稼地就是田野(重点强调)。

苗儿乐得怎样——向上拔(长高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4.看图.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讨论:为诗歌起个名字

——《小雨点》

分句教幼儿朗诵。

5.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表演朗诵诗歌。

6.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下雨时,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幼儿因,树上,房屋上,河里,山上……)活动延伸:

大自然非常美,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或者家庭里,家长带孩子游玩的时候,启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1483题

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打击乐的音乐教育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类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圆舞板、小铃、大鼓等乐器;

2.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类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i

7.出示指挥棒,全体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第1484题

围绕节水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目标:  

1.知道水资源的宝贵,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干枯的盆花、脏娃娃、白帽子、水、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

幼儿讨论   师: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把它拿去洗洗。  师: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粘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去洗手啊。  师: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给它浇水呀。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师:为什么没有水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们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师: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和它说对不起,我们再也不浪费水了。   师: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不能洗手、没有水喝会口渴……   师: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下雨给树木、庄稼浇灌……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第1485题

《各种各样的蛋》活动方案属于什么领域教育活动,采用了哪种主要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的活动方案属于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方案中采用了观察法,幼儿观察蛋之间大小、颜色、重量的区别;分类法,让幼儿理解卵生动物会下蛋,非卵生动物不会下蛋。


第1486题

为《各种各样的蛋》活动方案设计其他的活动延伸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让幼儿设计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讲述蛋宝宝找妈妈的故事,巩固幼儿的记忆效果。


第1487题

请以“颠倒世界”为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请附自编故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颠倒世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3.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

故事:颠倒世界

有只乌鸦名字叫亚伯。它很喜欢飞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看看。有一天,亚伯飞到—个奇怪的地方,它看到一只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亚伯想: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猫在追老鼠,这里怎么是老鼠在追猫呀?正在这个时候,亚伯看到了更奇怪的事情:一个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真奇怪,别的地方都是马拉车,人坐车,这儿怎么是人拉车,马坐车?乌鸦亚伯又看到了奇怪的事情:有个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呢!亚伯想:这真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老爷爷竟然坐到摇篮里,而小孩子哄老爷爷睡觉。乌鸦亚伯在这个世界里飞来飞去,看到了许许多多奇陉的事情。

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吗?


第1488题

请以"我爱家乡"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我爱家乡》

活动目的:

使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通过此活动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

(1)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部分土特产。

(2)教育幼儿热爱家乡,要保护家乡名胜古迹,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通过家园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带幼儿在家乡旅游拍照,收集各种名胜古迹资料。

(2)环保资料:家乡环境遭遇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3)布置好"美丽的家乡"展厅。

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情绪,组织教学。

(2)进入展厅,教师担任解说员。

(3)出示有关环保方面的照片,引导幼儿讨论。

(4)自由活动。

(5)在大部分幼儿参观讨论结束时组织幼儿创编儿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美丽的家乡风貌用笔画下来,并组织幼儿进行"美丽的家乡"绘画展。


第1489题

以“有趣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有趣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主要特征,感受它们的有趣之处。

2.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天空、草地、小河,花园);

2.小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鸡、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青蛙若干。

活动过程:

1.激趣——知道小动物(小鸟、小鱼、小兔)的主要特征 (老师带孩子来到活动室)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要和我们小朋友来做游戏。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吧(随讲解摆放四个放小动物的塑料筐)!和你的小动物朋友问个好!你找到的小动物朋友是谁呀?它的名字叫什么?小鸟(小鱼、小兔)哪里长得比较有趣?还有谁也找到小鸟(小鱼、小兔)做朋友的?数一数。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包括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幼儿自由认知探索某种动物的信息,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发现,把握幼儿的语言表述状况,引导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动物朋友的特征、有趣的样子。)

2.探秘——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出示背景图)

师:小动物想出去玩儿了。这里有什么(天空、草地、小河、花园)?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想一想,它喜欢到哪里去玩?(请小朋友个别讲,还可以请一位小朋友示范送一送,然后再分组送小动物游玩。)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把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吧!

(1) 第一次送小动物游玩。幼儿送小鸟、小鱼、小兔到背景图。

(2) 师:看一看小朋友送得好不好?

师小结: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兔在草地上高兴地做游戏呢。看见小动物们玩得很高兴,其他一些小动物也来了。

师:谁来了,猜一猜?(师模仿动物叫声、动作演示、儿歌朗诵等。图片出示: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

师:这些小动物也想去玩,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这些小动物喜欢到哪里去玩?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玩的地方去吧。

(2)第二次送小动物游玩。幼儿送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到背景图。 (分组送小动物去玩,教师评价。)

3.活动结束

师:小动物们都出去玩了,我们小朋友也到外面去玩吧! 放有关动物音乐,全体幼儿模仿小动物出教室,活动结束。


第1490题

以"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为大班幼儿设计社会教育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各族人民大团结》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朝鲜族、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几个民族的服饰、生活习惯和居住地。

(2)欣赏几种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认识欲望,培养幼儿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舞蹈录像:《爱我中华》。

(2)中国地图,五种民族娃娃图片。

(3)各民族有特色的音乐及儿童服饰。

活动过程:

(1)观看音乐舞蹈录像《爱我中华》,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相互交流对各个民族的认识。藏族:男人带着有舌的毡帽,身穿长袍,斜开衣襟,腰间系一根衣带,一只主袖挂在身边,脚穿长筒皮靴。女人身穿长袍,外套背心,腰间系一条五彩横条的围裙。很多藏民是牧民,主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对人表示敬意时,献上哈达。他们喜欢音乐舞蹈。蒙古族:身穿长袍,头上扎着头布,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喜欢赛马、射箭,还喜欢弹马头琴、唱歌、跳舞。蒙古族人民主要以放牧为主,在大草原上放牧马、牛、羊,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棱小花帽,上面用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穿斜襟衣服,没有扣子。没结婚的女孩子,头上梳着十几条小辫子,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连衣裙。维吾尔族服饰漂亮,喜欢唱歌跳舞。朝鲜族:男人上衣短,裤子大,裤脚扎灯笼;女的穿斜襟短衣和长裙,色彩鲜艳,梳着一条辫子。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热带地区西双版纳,他们住竹楼,穿着上短下长、颜色鲜艳的长筒裙。在解放前,傣族妇女在田里劳动,男人在家带孩子,他们居住的地方多孔雀,他们都很喜欢跳孔雀舞。

(2)比赛:将民族娃娃送回家。分组将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娃娃图片贴到中国地图上的相应居住地。

(3)听各民族的音乐,找出相应的少数民族儿童服饰。

(4)进一步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并创编舞蹈。

活动延伸:

(1)利用挂历纸等废旧材料制作少数民族服饰,如新疆帽、藏族围裙等。

(2)在活动区听民族音乐、创编舞蹈。


第1491题

请以“风在哪里”(诗歌)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份大班语言活动计划。

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风在哪里?

树儿说:

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花儿说:

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草儿说:

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

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

风就在我们身边。

春天,它吹绿了大地;

夏天,它送来了凉爽;

秋天,它飘来了果香;

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风在哪里(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在幼儿对风有感性基础上,了解风的自由,感受诗歌的美;

(2)激起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来进行创编,鼓励幼儿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二)活动准备

(1)课件诗歌情景图(树儿、花儿、草儿)等;

(2)歌曲《郊游》磁带和轻音乐;

(3)在孩子郊游时开展过“寻找风”的活动;

(4)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白纸若干:

(5)实物:风铃、风车、气球、扇子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着歌曲《郊游》的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与幼儿谈话:上个星期五,我们去干吗了?你们开心吗?你们与我去寻找了谁?你们发现它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引导孩子回忆郊游找风的情景,说说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觉到的)

老师小结:风儿在哪里,原来风就在我们身边。

(3)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①老师介绍: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风,你们听一听风在哪里呢?

②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提问: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在哪里?

③老师展示课件诗歌情景图,引导孩子欣赏诗歌,提问:这次你们听见诗歌里的风在哪里?谁告诉你的?它怎么说的?(引导孩子运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④帮助幼儿体会诗歌里的情趣,“为什么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为什么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为什么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引发幼儿讨论。

⑤看图完整讲述诗歌。(可以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讲述)

⑥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诗歌里的树儿、花儿、草儿?”(引导幼儿再次熟悉诗歌的语言和格式,为幼儿自己编诗打基础)

(4)创编诗歌。

①老师出示风铃(或是风车、气球等),当老师扇动扇子,幼儿听到风铃叮当响时,提问:风在哪里?风铃会怎么说?请小朋友来编一编。

②欣赏同伴编的诗歌:我们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编的诗歌最好听。(老师引导孩子对编讲的语言进行分析,鼓励孩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创编)

③自画自编诗歌:请小朋友想一个和风很要好的东西,画在小纸片上,再来说一句好听的诗歌。

④与客人老师一起欣赏自画自编诗歌。(老师鼓励幼儿把自己所画的景色创编成诗歌,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让孩子在宽松的语言环境里大胆表现)

⑤与客人老师一起表演歌曲《听》,感受风与我们在一起的自由。

(四)活动延伸

可把幼儿画的诗歌订制成一本诗歌本,放在语言角供幼儿继续创编。


第1492题

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

    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形状都是圆的。

2.发现泡泡是彩色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吹泡泡的工具,已配备好的溶液。

2.泡泡飞舞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泡泡漫天飞舞的视频,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的?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吹泡泡的工具,先来看看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

2.老师示范各种工具吹泡泡

二、吹泡泡,发现泡泡是彩色的、圆形的。

1.讲述活动要求,在吹泡泡的同时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

师:现在给你们每人分一份吹泡泡的工具,你们来吹泡泡,等一下要告诉我,你们用这些形状不一样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自由吹泡泡。

3.集合述说自己的发现,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用三角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形)

师:请用正方形的工具的小朋友举手,你们来说说你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形)

4.教师与幼儿一同验证。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用三角形的工具来吹泡泡,你们仔细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5.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三、游戏:吹泡泡


第1493题

为培养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请设计小班语言教育活动“小乌龟旅行记”,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乌龟旅行记》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激发幼儿的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乌龟的外貌特征,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若干张,小乌龟图片,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1)自我介绍,出示礼物小乌龟,观察欣赏。 

(2)引出故事《小乌龟旅行记》,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2.说一说。 

(1)教师引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小乌龟去旅行的故事。 

(2)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倾听、交流自己的想法。 

3.画一画。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背景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2)幼儿绘画,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乌龟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小乌龟听。 

(2)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订在一起变成一本书,引导幼儿给书起名字,放入语言角,互相欣赏、交流。


第1494题

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的活动目标。参考要点:目标体现出现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能力素质即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设计案例】《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地与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2.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钢琴曲音乐《我爱我家》;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幼儿回答。“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讲述。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爱家里的某一个房间、有的爱某一物品、有的爱某一宠物、有的爱某一亲人……“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教师出示字“我爱我家”,领幼儿读一遍。

  2.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读诗歌《家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家是什么——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问题想问吗?”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再次朗诵诗歌。

  3.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轮流回答(家是××),教师用一句话讲解幼儿所说的话的寓意。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4.请听一首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唱的特别好听的歌《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说一句话或给一个拥抱,让家长感受到对他们的爱。


第1495题

请为幼儿园托(小)班设计一份“我爱幼儿园”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内容:我爱幼儿园。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诗歌《幼儿园像我家》的录音带。(2)预先定好参观路线,联系好参观部门。

活动过程:(1)以诗歌引出主题。幼儿听诗歌录音带,引导幼儿说说诗歌里说了什么。(2)观察和讨论。让全班幼儿讨论幼儿园哪些地方像家,并且通过观察比一比,幼儿园的哪些地方与家里不一样,鼓励幼儿自由发言。(3)寻找及参观活动。带领幼儿找一找幼儿园做饭的地方在哪里,睡觉的地方在哪里,跳舞的地方在哪里,做游戏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讲一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


第1496题

王老师发现班上有些幼儿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把一些蔬菜剩下.挑食现象非常普遍,王老师担心这样下去幼儿会营养不均衡,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请设计一个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到蔬菜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活动名称:蔬菜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2.了解各种蔬菜的食用部位。尝试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3.知道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食物若干、挂图、卡片若干、磁带、录音机、胡萝卜刻印章、橡皮泥、泥工板、白纸若干、剪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请出“蔬菜宝宝”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的蔬菜宝宝来我们班上做客,让我们来瞧一瞧它们到底是谁?”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哪一种蔬菜?为什么?喜欢吃哪一部位?为什么喜欢吃?

3.出示一副植物生长图(马铃薯),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教师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吃它们身体的不同部分,植物身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多帮助的。

(二)猜谜语,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白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戴,切开白漆桶,清甜可口好小菜。(白萝卜)

提问:

(1)说一说白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

(2)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3)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胡萝卜)

教师小结:白萝卜的营养可丰富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吃了可以使皮肤白净。吃法也有很多,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菜,还可以炖着吃。

2.瘦长的身材。翠绿的皮肤,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

提问:

(1)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果实)

(2)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西红柿、茄子、辣椒)

教师小结:黄瓜是绿色的,形状弯弯的,味道香甜,可以生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吃了可以降火,还可以解渴.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3.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蔬菜?(白菜)教师说说白菜的样子。

提问:

(1)请小朋友想想,我们吃的是白菜的哪一部分?你们知道吗?(叶)

(2)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啊?(青菜、菠菜)

教师小结:因为白菜的叶和茎是连在一起的,它的茎和叶都可以吃,所以平时我们吃的白菜都是把叶和茎一起吃。

4.这是什么?(土豆)教师介绍土豆:发芽的土豆含有毒素,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它是长在土里的。

提问:

(1)我们吃土豆的哪一部分?(茎)

(2)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茎啊?(洋葱、芹菜)

(三)考考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好多蔬菜卡片,请小朋友们帮助蔬菜分类,把吃的部分相同的蔬菜归一类,比如白萝卜吃它的根,那就在卡片中找找和它一样是吃“根”部分的蔬菜归类到这组。

教师小结:蔬菜营养丰富,各种颜色的蔬菜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

请个别幼儿表演,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卡片,让幼儿根据蔬菜的体征找朋友,看看自己手上的蔬菜卡片是吃它的哪个部分的,然后听音乐找朋友,并能自由地表现可爱的蔬菜在跳舞。

(五)品尝蔬菜

教师出示用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做的各种沙拉,请幼儿品尝,让幼儿边品尝边讲讲口感如何,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己做到不挑食,使身体长得更棒。

(六)分组美工创作

1.画蔬菜

2.泥工蔬菜

3.给蔬菜涂色

4.剪贴蔬菜(分类)

5.蔬菜拼贴。

(七)活动结束

展示作品。交流欣赏。

延伸活动:回家吃饭或跟妈妈去超市的时候,认识各种蔬菜。


第1497题

冬爷爷的胡子

冬爷爷的胡子:亮晶晶、硬邦邦……

风娃娃,很喜欢冬爷爷的胡子,吹呀吹,荡呀荡,吹得胡子叮当响!

响叮当,叮当响,掉下一根粗又长,送给爷爷当拐杖……

请根据上述儿歌,设计中班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冬爷爷的胡子(中班)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冬爷爷的胡子》,能通过想象大胆表述散文内容;

(2)知道冰挂有潜在危险,学习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图片《冬爷爷的胡子》、配乐磁带《冬爷爷的胡子》。

(2)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玩冰,接触冰挂。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理解儿歌

(1)教师出示大图片,并朗读儿歌《冬爷爷的胡子》。

问题: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观察大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展示的儿歌内容。

问题:①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

   ②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里?

   ③风娃娃吹着冬爷爷的胡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④风娃娃喜欢冬爷爷吗?为什么?

(3)播放配乐磁带《冬爷爷的胡子》,让幼儿欣赏。

问题:为什么这篇儿歌交《冬爷爷的胡子》?冬爷爷的胡子到底是什么?

(4)师生共同跟诵配乐磁带儿歌《冬爷爷的胡子》。

2.启发想象、大胆表述

问题:(1)冬爷爷的胡子除了挂在树枝、屋檐、山崖……还会挂在哪里?

    (2)如果你拾到一根冬爷爷的胡子,又粗又长,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示:想象的内容要符合冰溜儿又长又结实的特性,例如,送给小兔子抬萝卜;送给妈妈晒衣服;送给小猴当金箍棒;送给小鸟荡秋千;送给小猫当警棍;送给老师当教鞭……

3.师幼谈话

问题:(1)冬天里,除了冬爷爷的胡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生活中经常有冰溜子融化砸到人的事情,我们怎么办?

4.活动延伸

    (1)让幼儿画一画冬爷爷的胡子

    (2)带领孩子们自制“冻冰花”,进一步体验结冰的现象。


第1498题

诗歌:小雨点,沙沙沙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诗歌可以用其优美的语言和情感来感染幼儿,营造出幼儿欣赏作品的良好氛围,因此,培养幼儿对诗歌作品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请以诗歌“小雨点,沙沙沙”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雨点(小班)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发音准确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丰富幼儿的词汇:田野、拔;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大挂图、活动图片七个、头饰若干(小雨点、花儿、鱼儿、苗儿)。

活动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朗诵诗歌。

活动难点:理解诗歌内容。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大雨小雨”导入。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挂图:最近美羊羊的花园发生了一件事情——

好长时间不下雨了。你们看,出现了什么结果:花园里的花儿渴得闭上了嘴巴,鱼池里的鱼儿渴得不摇尾巴了(不动了),田野里面的苗儿渴得不长了。

(2)讨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不渴呢?

小朋友们讨论得出:下雨是一种方法,花儿、鱼儿、苗儿喝了水以后就不渴了。

提问:小朋友们,下小雨的时候,小雨发出什么声音?引出“小雨点,沙沙沙”。

(3)展示下雨时的情景,请幼儿观察花儿、鱼儿、苗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

①“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花园里)

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花儿开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②“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池塘里)

鱼儿乐得怎么样——摇尾巴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③“小雨点,沙沙沙,落到了什么地方?”(田野里)

苗儿长在庄稼地里,一大片的庄稼地就是田野(重点强调)。

苗儿乐得怎么样——向上拔(长高了)

重复:小雨点,沙沙沙,落到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④看图,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

讨论:为诗歌起个名字——《小雨点》,分句教幼儿朗诵。

⑤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表演朗诵诗歌。

⑥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下雨时,小雨点还能落在什么地方?(幼儿园、树上、房屋上、河

里、山上……)

(四)活动延伸

大自然非常美,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或者家庭里,家长带孩子游玩的时候,启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1499题

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两只小兔子朴素而真诚的话语令人感动。它们用形象的动作、通俗的语言诠释了相互之间的爱,其中蕴含的爱的含义触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心灵。请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主题,设计一个语言教育活动,使幼儿感受小兔子与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感情并学会对身边人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附: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大兔子说:“哦,这我可猜不出来。”“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的不能再开。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

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他

说。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指头。”

“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小兔子笑着跳上跳下。“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大兔子也笑着跳起来,他跳得这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的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这么高就好了。

“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小兔子喊起来。“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大兔子说。这可真远,小兔子想。

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

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说完,小兔子就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地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语言教育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班)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可爱的小兔子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通过妈妈和小朋友面对面的表演和对话交流,体验母子和母女之情。

3.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对妈妈的爱,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图片:星星、太阳、房子、围巾、西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认识书名。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本书里的爱字在哪里?其他的字可以不认识,可是这个爱字你一定要认识。

(二)阅读图书(PPT)

1.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爱的故事?

2.我们一起听一听这个爱的故事。

晚上,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拉着妈妈的耳朵不放,要他听自己说话,他对妈妈说,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说:“这我可猜不出来。”小兔子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一看,也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一看,哦,真多啊!

提问: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说明对妈妈的爱呀?用了一个张开的动作,嘴里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的爱多。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张开?(因为她爱妈妈)

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妈妈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小兔予一看阿,真高啊!小兔又在原地拼命地跳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妈妈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提问: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对妈妈的爱的?

跳的方法:边跳边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举手指头的方法: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小兔子说着说着来到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花、山、树、小河、竹子……

小兔子看到那么多的东西又说出了对妈妈的爱: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小草有多多,我就有多爱你?天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

(三)谈话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星星、太阳、房子、围巾、西湖。

你能用什么来说说看对妈妈的爱!

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结束活动。

说着说着,小兔子累了,看着月亮说,妈妈,我爱你从这里到月亮那里,说着,睡着了。妈妈说,傻孩子,妈妈爱你从这里到月亮那里,又从月亮那里回到这里。

这里的爱多吗?请把你的爱告诉你爱的人,你最爱谁呢?

延伸活动:要求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和其他自己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


第1500题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幼儿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请围绕环保的主题设计一个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垃圾“回家”(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活动过程

(1)录像导入,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师生讨论,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动手操作,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筒,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筒,红色代表有害垃圾筒。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4)设计“环保标志”

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四)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