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1401题

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大二班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大一班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评析:①大班游戏指导中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环境,侧重语言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大一班老师材料均为自己准备,大二班老师则引导幼儿搜集材料,和幼儿商量,更好培养幼儿自主性。

②游戏中要允许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其中。材料中的大一班老师给幼儿提供逼真的材料,而大二班老师则让幼儿自己搜集,幼儿搜集更多象征性的材料,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③大班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游戏主题,有计划的开展游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一班老师没有让幼儿主动准备游戏材料,而大二班老师则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④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为以人代人,以物代物。大一班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了逼真的材料,不利于幼儿想象的发展,而大二班老师让幼儿自己搜集的小树叶等资料更具有搜索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


第1402题

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的是外部干预的介入方式来指导游戏,外部干预是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该案例中,邢老师采用了如下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1)及时帮助幼儿记录与总结角色游戏中的突出特点:邢老师观察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以及游戏主题及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特点,帮助幼儿把无意识的游戏变为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以不断的重复与提高。另外,还让幼儿通过参观、记录、提问的方式发现问题,自己来制作滑梯、自己画摩天轮来参与游戏。通过这些,不断地充实和深化幼儿的角色游戏。

2)以交流体验为媒介:邢老师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让幼儿向管理员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自发交流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教师对幼儿的自上而下的片面做法,突显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幼儿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培养发展。


第1403题

简述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

(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


第1404题

请分析案例中刘老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案例是一个大班的角色游戏。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①随着幼儿对社会生活认知的不断积累,游戏经验丰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游戏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②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③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游戏主题,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④在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案例中的幼儿通过观察理发店的现实场景,提出了怎样开好理发店的各种想法,都体现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2)①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环境,侧重语言引导,培养幼儿的自主性;②认真观察游戏,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③允许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材料中,刘老师带领幼儿去参观真实的理发店,为大班幼儿提供种类较多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


第1405题

试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而且还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

者和干预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等来引起幼儿开展某种游戏的兴趣。材料中老师提供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螺丝,引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材料中教师问一个安静角落里的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激发了幼儿更好地发展游戏。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材料中顾洋把螺丝拧了起来,教师提出让他给大家表演是怎么拧的,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第1406题

请结合有关游戏指导的理论,分析并评价上述材料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这位教师的指导行为属于外部介入。外部介入属于显性介入,也称为直接指导。教师不参加到游戏中去,而从游戏外部以教师真实的身份做出评价和建议。外部介入这种指导策略如果运用得法,则会引发幼儿的思考,诱导出幼儿的已有经验,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但在幼儿本身缺失这一方面经验时则难以奏效,运用不得法,则可能破坏幼儿游戏主体性的体验。

(2)这位教师的指导行为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效应,实际上导致了对幼儿游戏的干扰。因为这种指导没有建立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只是偏听偏信了那位叫明明的幼儿的话。事实表明,这些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意图而进行的“瞎玩”,是在探索和进行一种新的玩法。

(3)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现场指导,必须要有针对性,只有在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游戏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鼓励和发挥幼儿的自由和自主,在以不破坏幼儿良好的活动兴趣和氛围的前提下,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开展。


第1407题 请从幼儿游戏中的支持与指导角度分析该教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①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以观察为依据,通过观察,能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方能准确地做出是否介入以及如何指导的判断。但案例中的郭老师在观察之后没有对幼儿进行及时指导,而是一走了之,没有起到指导者的良好作用。②当幼儿发现活动材料缺少时,教师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材料补充和活动引导,直接导致活动无法开展。


第1408题 针对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建议:①做好场地、设备、玩具等的准备和投放,提供丰富的、层次性的多种游戏材料;②关注游戏的发展进程.加强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第1409题

老师对洋洋游戏的介入合适吗?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介入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游戏指导介入方式是不恰当的,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车,来实现他“摸特等奖”的情节构思。幼儿能够成功地以物代物,反映了幼儿象征思维的发展。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号抽象的意义。而教师以角色身份对洋洋所选择的替代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椅子不像自行车,试图引导幼儿按真实的样子加以改装,结果阻碍了幼儿的游戏想象,中断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情节,因此这种介入是不恰当的。


第1410题 (1)你更赞同哪位教师的想法(2分)?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我更赞同B老师的做法。

原因:1. ①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材料中的幼儿自主的进行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玩的特别开心。

②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好奇、好玩、好动、好问,对此,教师应支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启迪其兴趣,鼓励其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材料中的幼儿积极创新,发现了游戏的新玩法,而且在游戏过程中特别开心,教师应该支持幼儿的做法。

③教师应尽量满足儿童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儿童的游戏予以支持,推动游戏不断地向更高水平迈进。材料中的幼儿在游戏中很顺利很开心,没有遇到困难,那么游戏则不需要被打扰。


第1411题 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游戏的价值

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运病人的游戏中,几个幼儿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有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并且很好的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2.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玩的不亦乐乎,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运病人,拖、推等动作有利于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促进身体的发育。

4.游戏有利于认知的发展。拓展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有助于思维发展、问题解决,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第1412题 试述教师如何指导儿童的结构游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通过引入投放材料、出示范例、创设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2)通过讨论“建造什么?怎么建造?用什么建造?”来启发引导幼儿设计建构活动;

(3)运用竞聘、轮流等方法指导幼儿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建构活动;

(4)观察、分析幼儿建构活动水平;

(5)找准时机,运用整体建构和重点拼搭示范、环境刺激启发、介入共玩、语言启发、榜样暗示、图片范例提示等指导方法推进建构活动;

(6)注重幼儿作品的展示欣赏和评价。


第1413题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  )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是幼儿的自发学习。这些表明幼儿游戏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只有遵循这些特点,才能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


第1414题

请分析在这个材料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幼儿游戏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是可以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案例中老师以顾客身份参与幼儿的邮局游戏,虽然没有给幼儿直接建议他们该怎么做,但以角色行为暗示了游戏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如何进行游戏。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参与游戏、通过角色行为给予游戏暗示的方法比简单的几句建议来得更有效。


第1415题

体育游戏的指导原则不包括(  )。


A.经常化原则

B.多样化原则

C.全面发展原则

D.娱乐性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体育游戏指导的原则包括经常化原则、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多样化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第1416题

简述幼儿体育游戏的指导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经常化原则,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通过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

(3)多样化原则,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体育活动;

(4)全面发展原则,保证体育游戏既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又能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1417题 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必须以(  )为前提。


A.丰富儿童生活经验

B.保证儿童游戏的特点

C.间接指导

D.完成教学要求


参考答案:B


解析: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儿童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否则,一切指导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


第1418题

请分析在前三次游戏中,小羊为什么不怕大灰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老师平时对孩子们很严格,孩子们缺少同老师亲近的机会,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当无意中被老师捉住时,老师扮演的“老狼”紧紧抱住他们,去“吃”他们,使他们意外得到同老师亲近的机会,得到老师的爱抚,所以孩子们宁愿违反规则,故意往“老狼”怀里钻。


第1419题

请分析在前三次游戏中,小羊为什么不怕大灰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当“小羊”不跑了,游戏无法继续下去时,通过游戏发展孩子们的奔跑能力的目的就落空了。所以此时老师做出修改规则的应对处理是必须的、及时的,说明老师对游戏过程观察得很仔细。

②修改后的规则非常合宜,可取得如下效果:改为“老狼”跑“小羊”追,仍然可以达到发展孩子们奔跑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小羊”往“老狼”怀里钻的被动情形;“小羊”合力把“老狼”轰回去了,不仅使孩子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还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第1420题

简述大班儿童智力游戏的指导要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选择智力游戏内容时,应注意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幼儿愿意积极参加游戏;

(2)智力游戏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幼儿通过动脑思考后完成游戏任务,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3)组织智力游戏时,教师主要依靠语言讲解游戏,并要求幼儿独立开展游戏,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引导应多于指导;

(4)幼儿在智力游戏活动中应遵守规则,同时允许幼儿制订新规则。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