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1570题)


第1361题

下列关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要鼓励幼儿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B.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时要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C.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时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D.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时要允许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


参考答案:A


解析:

A项是教师指导中班角色游戏的方法,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差,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不适合多主题的复杂游戏。


第1362题

下面不属于表演游戏的种类的是(  )。


A.木偶戏

B.影子戏

C.桌面表演

D.制作道具


参考答案:D


解析:

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等。


第1363题

下列关于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错误的是(  )。


A.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B.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C.要注重传授表演技巧

D.游戏性与表演性应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答案:C


解析:

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有:游戏性先于表演性;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游戏性与表演性应当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因此C项错误。


第1364题

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时机不当的是(  )。


A.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

B.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兴趣正浓时

C.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

D.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游戏的线索,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游戏中幼儿的经验需要提升时,游戏中出现教育契机,教师可以达成教育目标时,教师必须介入游戏。如果在幼儿全身心投入时,教师不应该介入打扰幼儿的游戏。


第1365题

试述角色游戏的指导环节与要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角色游戏前期准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适合的场所以及丰富的游戏材料,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2)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①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②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③观察、参与幼儿游戏,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给予适宜的指导。

(3)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①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②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③评价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第1366题

下列结束角色游戏的方式不适当的是(  )。


A.“现在时间到了,该下班了”

B.“没看好病的病人请明天再来吧”

C.“时间到了,游戏结束,老师要收玩具了”

D.“请还没卖完东西的售货员明天再来”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结束游戏,同时对第二天的游戏保持积极愉快的期待,结束游戏的时机该是幼儿情绪尚未低落前,再玩就会进入倦怠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游戏中的情节或线索结束游戏,避免生硬地结束。


第1367题

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讨论法

D.移情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角色扮演法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


第1368题

学前儿童常玩不衰的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的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三只小猪》《彼德与狼》等称为(  )。


A.语言游戏

B.动作技能游戏

C.表演游戏

D.交往游戏


参考答案:C


解析:

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活动。


第1369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班幼儿容易理解和完成比较简单的智力游戏

B.中班幼儿能够独立进行角色分配,但是进入游戏过程比较慢

C.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往往以有无观众为表演条件

D.幼儿表演游戏是幼儿对周围客观世界的一种创造性反映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往往以参加表演为满足,不以有无观众为表演条件。


第1370题

问题: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行为,即儿童从事游戏活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而非外在命令强迫。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案例中表演游戏老师没有遵从儿童的自主意愿,强迫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演,无疑违背了儿童的自主性,因而也违背了游戏活动的本质。

(2)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会给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而案例中的表演活动,老师不断为儿童设定目标,纠正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错误”,压抑了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儿童感到有压力,因而无法获得游戏过程中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该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第1371题

幼儿园为何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游戏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是劳动,是严肃的教育形式。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愉快地游戏。


第1372题 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第1373题

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 )。


A.游戏

B.学习

C.上课

D.运动


参考答案:A


解析:游戏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学前儿童的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第1374题

(  )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对现实生活创造性的反映。


A.睡眠

B.思考

C.提问

D.游戏


参考答案:D


解析: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对现实生活创造性的反映。如果幼儿缺乏对周围社会和自然的认识,游戏内容就可能枯竭,游戏内容就不能成为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


第1375题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涵义分别是什么(4分)?试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性和統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区别:①活动中的主体不同。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活动的真正主体,幼儿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协商自己的活动,教师更多起到的是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参与支配程度相对更高。②活动的形式不同。集体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所进行的活动,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而游戏中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以小组或个别的形式组织。

联系:①教育目的一致。游戏的内容与目的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师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因此,教师既要熟悉游戏的理论,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又要找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活动,并与游戏结合在一起。②两者互为补充。游戏是顺利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温床”集体教育活动又能提升和巩固儿童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体现“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可以辅助集体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也可以用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活动后的延伸,让游戏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起来。


第1376题

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    )。


A.运动性玩具

B.建构玩具

C.益智玩具

D.传统玩具


参考答案:D


解析:

玩具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运动性玩具、建构性玩具、益智玩具、乐器类玩具等。


第1377题

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哪些需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游戏满足了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②游戏满足了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③游戏满足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④游戏满足了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


第1378题

以下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论述错误的是(  )。


A.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发展幼儿的美感

C.促进幼儿纪律性的发展

D.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6)发展幼儿的美感。 


第1379题 结合实际,论述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1.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

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有利于丰富、巩固对有关物体性质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另外,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也丰富、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对积木的操作,可以加深他对物体形状,促进其空间感知的认识与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在游戏过程中总是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积极地去感知、观察游戏用的玩具和游戏同伴,去记忆游戏中的角色(角色的名字、动作、语言、表情等)、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儿童还会运用已有经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由于游戏中情节的需要,幼儿往往会创造性的使用很多语言,积累大量的词汇。另外,游戏使儿童彼此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商讨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幼儿在分工和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如何尊重他人等。游戏有助于掌握幼儿各种社会准则,并且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思考问题、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总之,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得以发展。
(三)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对满足和稳定儿童情感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有利于成就感、美感、同情等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消除愤怒、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四)游戏对儿童身体发育的作用

游戏可以保障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的发展。游戏可以使儿童身体的各器官得到活动,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运动技能,还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此外,游戏的愉快体验对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也有重要作用。

游戏的种类不同,其主要作用会有差异,而且游戏作用发挥的情况与执教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幼儿参与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总之,游戏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在遵循幼儿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否则游戏的作用就只能是空谈。


第1380题

简述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2)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3)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4)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