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注册会计师《税法》历史真题(398题)


第201题

居民个人张某在某省会城市工作,其2020年的收入与部分支出情况如下:

(1)每月工资10000元,含按国家标准缴纳的“三险一金”2500元。

(2)因在工作城市无住房,每月以2000元的租金在单位附近租房居住;每月为位于外地的首套住房偿还贷款4000元。

(3)12月从单位领取年终奖30000元,选择单独计税。

(其他相关资料;相关专项附加扣除均由张某100%扣除,张某已向单位报送其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部分)

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部分)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回答在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与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两项扣除中,张某选择哪项扣除对自己更有利,并简要说明理由。

(2)计算2020年张某应就其综合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计算2020年张某获得的年终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4)从税收策划角度出发,回答张某对其年终奖选择单独纳税与并入综合所得合并纳税, 哪种方式对自己更有利,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应选择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对自己更有利。

理由: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月1500元〉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每月1000元,因此选择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对自己更有利。

(2)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60000-2500×12-1500×12= 12000 (元)。 综合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00×3%-0=360 (元)。

(3)年终奖按12个月分摊后,每月的奖金= 30000÷12 = 2500 (元),适用3%的税率。年终奖应纳所得税额=30000×3%-0=900 (元)。

(4)应选择单独计税更有利。

理由:①单独计税,当年合计应纳所得税额= 360+900= 1260 (元);

②合并计税,当年合计应纳所得税额=(12000+30000)×l0%-2520= 1680(元);年终奖选择单独计税时,合计全年应纳税额更少,对自己更有利。


第202题

某高档化妆品生产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6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共取得高档化妆品销售收入300万元、销项税额39万元,另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高档化妆品价税合计收入22.6万元;当月生产领用外购的已税高档化妆品50万元(不含增值税)作为原料生产高档化妆品。由于各种原因未按期申报缴纳6月份的消费税税款,到7月27日经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并发出催缴通知书,限该公司在3日内申报缴纳。但该公司以资金困难为由,逾期仍未申报缴纳6月份的消费税税款。(其他相关资料:该公司以一个月为消费税纳税期,高档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1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该公司6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

(2)回答该公司未按期缴纳6月份消费税税款,依据税收征管法应如何处理?

(3)回答该公司逾期仍未申报缴纳消费税税款,依据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公司6月应缴纳消费税=[300+22.6÷(1+13%)]×15%-50×15%=40.5(万元)。

(2)税务机关可责令限期缴纳;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可加收滞纳金,从滞纳税款之日起计算,应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3)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处不缴税款50%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203题

在境外注册并实质性经营的X公司在其所在国设立了持股平台M公司,并通过M公司在我国设立了N公司,其股权架构图如下所示,持股比例均为100%。M公司没有配置相关的资产以及人员,除了对N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境内外资产。2021年该集团发生了以下业务:

 

 

(1)2021年4月,N公司向X公司付了商标使用费价税合计636万元,涉及的预提所得税由X公司负担。

(2)2021年6月,X公司将M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了第三方境外企业Y。

(其他相关资料:根据X公司所在国与我国的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的协定税率为7%。N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在享受协定待遇的前提下,计算业务(1)N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

(2)说明业务(2)X公司转让M公司的股权需要在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理由,并简要说明交易双方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间接转让事项时所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N公司应代扣代徼的增值税=636+(1+6%)×6%=36(万元);N公司应代扣代缴的预提所得税=636+(1+6%)×7%=42(万元);N公司应代扣代缴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合计=36+42=78(万元)。

(2)①理由:非居民企业通过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应该重新定性该间接转让交易,确定为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②相关资料包括:

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为外文文本的需同时附送中文译本,下同);股权转让前后的企业股权架构图;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上两个年度财务、会计报表;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不适用重新定性间接转让的理由。


第204题

(1)计算业务(1)的销项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业务(1)的销项税额=954÷(1+6%)×6%=54(万元)。


第205题

(2)计算业务(2)应缴纳的增值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业务(2)缴纳的增值税= (515-200)÷(1+5%)×5%=15(万元)。


第206题

(3)判断业务(3)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业务(3)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理由:存款利息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第207题

(4)计算业务(4)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及2022年应缴纳的车船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业务(4)缴纳的车辆购置税=39.55÷(1+13%)×10%=3.5(万元);

业务(4)2022年应缴纳的车船税=480÷12×8=320(元);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共缴纳=3.5+320÷10000=3.532(万元)。


第208题

(5)判断业务(5)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5)业务(5)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理由:向境外单位提供广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广告服务免增值税。


第209题

(6)判断业务(6)能否抵扣进项税额,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业务(6)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理由: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员工发生的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取得注明旅容身份信息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的,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第210题

(7)计算5月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7)5月可抵扣进项税额=39.55÷(1+13%)×13%+(4.8+0.65)÷(1+9%)×9%+24=29(万元)。


第211题

(8)计算5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8)5月应缴纳的增值税=54-29+15=40(万元)。


第212题

(9)计算5月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9)5月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40×7%=2.8(万元);教育费附加=40×3%=1.2(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40×2%=0.8(万元)。合计=2.8+1.2+0.8=4.8(万元)。


第213题

(1)判断业务(1)中甲企业未缴纳房产税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若应缴纳房产税,请计算应缴纳的房产税及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甲企业未缴纳房产税错误。理由:房屋改建期间(改建不等于大修)以及改建完成后都应照常缴纳房产税。

业务(1)应缴纳的房产税=4000×(1-30%)×l.2%÷12×5+(4000+500)×(1-30%)×1.2%÷12×7=14+22.05=36.05(万元)。业务(1)应调减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6.05万元


第214题

(2)回答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并计算业务(2)研发费用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 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

①人员人工费用;②直接投入费用;③折旧费用;④无形资产摊销费用;⑤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⑥其他相关费用。

业务(2)研发费用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000+300+400)×75%=4275(万元)。


第215题

(3)计算业务(3)应缴纳的印花税及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业务(3)应缴纳的印花税=(1000-800)×0.3‰=0.06(万元)。

业务(3)应调减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0.06万元。


第216题

(4)判断业务(4)甲企业将其作为不征税收入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并计算业务(4)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业务(4)处理正确。

理由;软件企业实际税负超3%的部分即征即退增值税属于企业所得税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业务(4)应调减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00万元。


第217题

(5)计算业务(5)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5)业务(5)应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0.1万元。


第218题

(6)计算业务(6)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业务(6)应调增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0-2×1000×6%=80(万元)。理由: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规定债资比和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219题

(7)计算业务(7)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7)职工福利费限额=21000×14%=2940(万元)〈实际发生额400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00-2940=106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限额=21000×8%=1680(万元),职工培训费用可全额扣除,剩余部分1000万元未超过限额,需要调整。

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1000×2%=420(万元)>实际发生额400万元,不需要调整。

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60万元。


第220题

(8)计算业务(8)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8)业务招待费限额1=85000×5‰=425(万元)〈限额2=1000x60%=60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425=575(万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