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题库(771题)


第62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  )。


A.学龄前儿童

B.用人单位

C.行为

D.财务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学龄前儿童不属于劳动者范围,A错误,B正确;

行为、财务都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C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622题

用人单位的权利有(  )。


A.劳动用工权

B.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C.工资奖金分配权

D.完成劳动任务

E.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的权利包括劳动用工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工资奖金分配权

ABC说法正确,DE属于劳动者的义务,故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

【思路点拨】用人单位的权利与劳动者的义务考查较为频繁,注意区分记忆。

劳动者的义务,具体包括: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水平;③执行劳动安全 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⑤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623题

以下属于用人单位的义务的是(  )。


A.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的情况

B.对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予以公开

C.可以扣押录用人员的身份证

D.及时反馈是否录用

E.需要劳动者提供担保


参考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的义务包括为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保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的情况、及时反馈是否录用等共10条内容。

AD说法正确,BCE属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禁止行为。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D。

【思路点拨】法律规定内容较多,建议结合工作经历记忆。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禁止行为:( 1 )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2 )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3 )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4 )招用未满1 6周岁的未成年人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招用的其他人员。 (5 )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6 )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7 )以诋毁其他用人单位信誉、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聘人员。


第624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平就业权包含的内容的是(  )。


A.妇女就业平等权

B.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平等权

C.外籍人员就业平等权

D.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平等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平就业权。

公平就业权包含的内容有:妇女就业平等权、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平等权、残疾人就业平等权、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就业平等权、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平等权、处理就业歧视的方式

ABD说法均符合题意,C教材此处未提及,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25题

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  )。


A.完成劳动任务

B.提高职业技能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工资奖金的分配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ABC说法均符合教材描述,D说法为用人单位的义务,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用人单位的义务。具体包括:

①为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保障。

②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③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不得非法解除劳动合 同;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先与工会和劳动者沟通。

④为劳动者组建工会及工会依法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就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事宜,依法与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平等协商。

⑤依法保证并合理安排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遵守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⑥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及各项待遇。

⑦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法建立各项安全卫生制度及内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⑧依法保障女职工和未成年劳动者享有特殊的劳动保护待遇。

⑨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并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⑩依据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创造条件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第626题

关于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人单位用人的权利需要经过工会通过

B.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制定单位规章制度

D.用人单位是促进就业的客体之一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工的权利,A错误;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B正确。

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制定单位规章制度,C错误。

用人单位是促进就业的主体之一,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627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依照劳动法规,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间已经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

C.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

D.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表现有双方履行劳动合同中,经协商变更了工作岗位等

E.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表现有双方履行劳动合同中,主体地位的改变等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依照劳动法规,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A正确;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间已经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表现有双方履行劳动合同中,经协商变更了工作岗位等,BD正确,E错误;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C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628题

以下(  )属于劳动行政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最低工资规定》

C.《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D.《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我国劳动法的形式,按其规范的效力和层次与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七类,其中《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属于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

ABD说法均不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629题

我国劳动法的形式,按其规范的效力层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  )类。


A.5

B.6

C.7

D.8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我国劳动法的形式,按其规范的效力层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7类,C正确;

ABD说法均属于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630题

劳动法确立的主要制度包括(  )。


A.促进就业制度

B.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C.工资标准制度

D.劳动标准制度

E.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确立的主要制度。

劳动法确立的主要制度包括: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等,ABDE正确;

C说法教材此处未提及,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E。


第631题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规定,准许就业的最低年龄,不得低于完成义务教务的年龄,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  )岁。


A.20岁

B.18岁

C.16岁

D.15岁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部分劳工公约的主要内容。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规定,准许就业的最低年龄,不得低于完成义务教务的年龄,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15岁

根据题意,D说法正确,ABC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注意年龄段的区分。

如果成员方的经济和教育设施不够发达 ,在与有关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后,初步规定最低年龄为14岁。

但如果有关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和道德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并且他们在有关的活动部门受过适当的专门指导和职业训练,在这种条件下,国家法律或条例,或主管当局在与有关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后,准许从16岁起就业或工作。


第632题

截止目前,我国政府已批准国际劳工公约(  )个。


A.14

B.28

C.11

D.20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已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已批准国际劳工公约28个。

ACD说法均为错误干扰项,B说法符合教材内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633题

促进就业的法律规定有(   )。


A.积极的就业政策

B.劳动者自主择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E.人力资源市场介绍就业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就业的法律规定。

《就业促进法》规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ABCD说法均符合教材内容,E说法此处未提及,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634题

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人单位有权决定招用劳动者的时间和数量

B.用人单位有权决定劳动者权益范围

C.用人单位有权决定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待遇

D.用人单位有权决定招用劳动者的条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的自主用人权,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有权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自主决定招用劳动者的时间、条件、数量和用工形式及工资报酬待遇等。

不包括“用人单位有权决定劳动者权益范围”,B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要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35题

下列关于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从事美容、整容等工作

B.禁止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工作

C.禁止从事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等工作

D.可以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特殊就业群体的促进就业措施-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禁止从事美容、整容、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等工作,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ABC说法均为正确,D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食品生产经营中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②饮用水的生产,管理,供应等工作

③在公共场所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④托幼机构的保育,教育等工作

⑤美容,整容等工作

⑥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工作

⑦其他与人群接触密切的工作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第636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义务兵予以就业安置等特殊保障的情况是(  )。


A.入伍前是机关单位正式职工的

B.入伍前是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

C.城镇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

D.入伍前无正式工作的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退役军人。

国家对退役军人实行就业安置等特殊保障措施,其中对义务兵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其退出现役后应复工、复职;城镇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ABC说法均符合教材内容,D选项描述错误,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37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针对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的措施是(  )。


A.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B.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C.加强校园招聘

D.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高校毕业生。

对高校毕业生的促进就业措施包括: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税收优惠、规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落户和经营场地等方面的维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ABD说法均符合题意,C描述不符合上述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注意措施内容的准确记忆,教教材中没有提到的不能选择




第638题

促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措施不包括(  )。


A.清理取消限制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

B.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

C.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D.鼓励支持农村人口上大学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劳动力。

促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清理取消限制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性职业教育培训补贴,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ABC说法均为正确,D选项说法不符合教材内容,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39题

我国实行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和残疾人(  )制度。


A.就业计划

B.就业福利

C.社会保险基金

D.劳动就业基金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残疾人制度。

我国实行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和残疾人劳动就业基金制度。

ABC说法均不符合题意,为错误干扰项,D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640题

《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


A.12

B.14

C.16

D.18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C选项正确;

ABD说法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