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题库(5080题)


第3821题 此患者的烧伤程度为


A.中度烧伤

B.重度烧伤

C.特重度烧伤

D.轻中度烧伤

E.轻度烧伤


参考答案:A


解析:

浅Ⅱ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2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由题干提示,患者为浅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30%,或Ⅲ度烧伤面积<10%。上题已知患者烧伤面积27%,属于中度烧伤。


第3822题 伤后3小时,患者诉口渴。体检:脉搏100次/分,血压80/60mmHg,尿量15ml/h。患者血容量减少的原因中,以下哪项错误


A.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

B.心排出量减少

C.末梢血管扩张

D.输液量不足

E.血浆自创面渗出


参考答案:E


解析:

答案E.血浆自创面渗出,自创面渗出和外渗至创面错误。

正确应为:大量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及创面。


第3823题 若对该患者实施补液治疗,伤后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的电解质溶液量为


A.910ml

B.1620ml

C.1215ml

D.8100ml

E.810ml


参考答案:E


解析:

烧伤面积为27%,体重60kg

根据公式第一24小时内补总液量是:27*60*1.5+2000=4430ml

此题问的是电解质溶液量,不是总量。胶体液不属于电解质溶液,晶体液属于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液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其中胶体液为:27×60×0.50=810ml,晶体液为:27×60×1=1620ml。

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总量的1/2。

所以第一个8小时的电解质溶液量为1620ml*1/2=810ml。


第3824题 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常用的胶体液是


A.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B.中分子右旋糖酐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血浆

E.平衡盐溶液


参考答案:D


解析:

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的主要措施为补液,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首选血浆。


第3825题 大面积烧伤病人24h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心理护理

B.预防感染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保证液体输入

E.镇静止痛


参考答案:D


解析:

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24h内正处于休克期,此时主要的治疗为补液,主要的护理措施为保证液体输入。


第3826题 患者女,25岁。不慎被浓硫酸烧伤颜面部,最佳的紧急处理措施是


A.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B.立即冰敷伤处

C.立即取大量清水冲洗伤处

D.立即取碱性液体冲洗伤处

E.立即拨打“110”


参考答案:C


解析:

浓硫酸烧伤使皮肤蛋白变性、凝固,如现场处理不及时,一般还会造成深度烧伤。现场处理要快,首要任务是尽快地把硫酸除去,用大量水流连续冲洗,不论哪个部位,都只能用大量的水流冲洗,而决不能用弱碱性溶液之类的东西来中和硫酸,防止进一步烧伤。故本题选C。


第3827题 患者,男性,17岁,体重50kg,烧伤面积80%。护士为其计算的第一个24小时应补液体的总量是


A.4500ml

B.5500ml

C.8000ml

D.7000ml

E.3000ml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1(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把公式带入题目: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50×80×1.5+2000=8000ml。


第3828题 患者,女性,47岁。大面积烧伤后7小时,给予静脉补液3000ml。判断补液是否足够的简便、可靠指标是


A.血压

B.心率

C.神志

D.尿量

E.脉压


参考答案:D


解析:

尿量是反映补液是否充分的最简便、可靠的指标。


第3829题 患者,男性,40岁,左前臂二度烧伤5天,局部创面湿润、疼痛。护士为了改善患者的局部状况,可在局部进行


A.冷湿敷,每次10~15分钟

B.热湿敷,水温40~60°B

C.放置45~50°B热水袋,避免烫伤

D.红外线照射,每次20~30分钟

E.放置冰袋,每次15分钟


参考答案:D


解析:

因为患者局部有创面,最好选择红外线灯,以达到消炎、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第3830题

患者男,20岁。头面部及右上肢烧伤,局部大水疱,疱壁薄,剧痛,其烧伤面积和深度为


A.10%,深Ⅱ度

B.12%,Ⅲ度

C.15%,浅Ⅱ度

D.20%,深Ⅱ度

E.9%,浅Ⅱ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按组织损伤层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将烧伤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结合题干信息判断,患者烧伤深度为浅Ⅱ度。浅Ⅱ度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疼痛剧烈2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患者头面部及右上肢烧伤,即3+3+9=15。故答案选C。


第3831题 患者,男性,36岁,躯干烧伤。若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的保护具是


A.宽绷带

B.支被架

C.肩部约束带

D.膝部约束带

E.床栏


参考答案:B


解析:

躯干烧伤患者,若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支被架为保护具。


第3832题 患者,男性,35岁。在炼钢炉前作业不慎发生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约为50%。入院后遵医嘱创面局部涂抹磺胺嘧啶银,护士向患者解释该治疗的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创面结痂

B.促进创面愈合

C.防止休克

D.防止感染

E.促进创面干燥


参考答案:C


解析:

磺胺嘧啶银具有磺胺嘧啶和银盐的双重作用,用于治疗烧烫伤创面感染,除控制感染外,还可促使创面干燥、结痂和促进愈合。


第3833题 患者,男性,32岁。左手被开水烫伤20分钟,来院就诊时发现局部红润,无水疱,减轻疼痛应选择


A.加压包扎

B.局部冷湿敷

C.涂抗生素软膏

D.冰袋置红润处

E.局部湿热敷


参考答案:B


解析:

一度烫伤时创面可用冷水降温止痛。


第3834题 患者女,18岁。70%体表面积不慎被火烧伤,准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处理,当地医院作医疗处理时应首先考虑


A.开放静脉通路,准备输液

B.联系运输工具,尽快转院

C.准备饮料路上饮用

D.给予镇静、止痛药

E.清创后包扎创面以便转送


参考答案:A


解析:

休克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中度以上烧伤需要转运者,须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转运途中需持续补液,故本题选A。


第3835题 烧伤患者发生休克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创面剧烈疼痛

B.暴露疗法导致大量水分蒸发

C.大量血浆自创面外渗

D.创面严重感染

E.药物过敏


参考答案:C


解析:

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透到组织间、水疱内或体表外,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3836题

患者,女性,29岁,大面积烧伤7小时,转送途中输液1000ml。入院后监测CVP(中心静脉压)4cmH2O,血压75/55mmHg,尿量22ml/小时,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该表现提示


A.肺栓塞

B.心功能不全

C.血容量不足

D.肾功能不全

E.周围血管扩张


参考答案:C


解析:

CVP和BP均低于正常,即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尿量<30ml/小时,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均可证实。


第3837题

大面积烧伤患者抗休克治疗常用的胶体溶液是


A.碳酸氢钠等渗盐水

B.平衡盐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血浆

E.中分子右旋糖酐


参考答案:D


解析:

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的主要措施为补液,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首选血浆。


第3838题 患者,女性,21岁。烧伤入院。体重50kg,其烧伤面积一度10%,二度30%,三度10%,护士输液时除生理需要量外,第一个24小时应补胶体、晶体液量约


A.3000ml

B.3500ml

C.5000ml

D.4300ml

E.2000ml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输液公式,应补液体量=二、三度烧伤面积×体重×1.5+2000ml,其中2000ml为生理需要量,故第一个24小时应补胶体、晶体液量约3000ml。


第3839题

关于成年人烧伤面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双上臂为7%

B.躯干、会阴为27%

C.双臀为6%

D.双前臂为6%

E.发、面、颈部各为3%


参考答案:C


解析:

烧伤面积可简记为:3、3、3(发、面、颈),5、6、7(双手、双前臂、双上臂),5、7、13、21(双臀、双足、双小腿、双大腿),13、13(腹侧、背侧),会阴1。


第3840题 患者,女性,26岁,烧伤后4周。护士判断其此时的烧伤临床分期是


A.休克期

B.感染期

C.修复期

D.肉芽增生期

E.急性体液渗出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烧伤修复期:组织烧伤后,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创面已开始了修复过程。包括创面修复期和功能修复期。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Ⅱ度烧伤如无感染等并发症,约3~4周后自愈,留有瘢痕。Ⅲ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均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