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卫生法规题库(317题)


第201题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是


A.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处理

B.督导、检查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C.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D.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E.评价应急处理措施效果


参考答案:C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202题 医疗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间要求为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6小时内

D.8小时内

E.1小时内


参考答案:A


解析:

参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203题 莱县医院收治了数名高热伴头痛、鼻塞、漉涕、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后被确诊为H7N9流感。为了防止疾病传播,该医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对患者予以隔离和治疗,同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了报告。该规定时限是


A.5小时

B.4小时

C.1小时

D.2小时

E.3小时


参考答案:D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就条例》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204题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应当在2小时内向哪个机构报告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E.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05题 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


A.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在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在8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E.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06题 甲为药品生产企业,发现自己企业的某药品可能产生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甲企业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该部门为


A.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B.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E.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查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故本题选A。



第208题 医疗机构配制试剂,应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必须经所在地下列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


A.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C.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E.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209题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其使用必须符合的要求。不包括


A.市场上没有供应

B.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C.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适应

D.在一定的市场范围销售

E.本单位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210题 某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某药店将保健食品作为药品出售给患考的举报后,立即对该药店进行了查处,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将其销售给患者的保健食品认定为


A.假药

B.保健药

C.食品

D.按劣药论处的药

E.按假药论处的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第211题 有下列哪一种情形的属于劣药


A.超过有效期

B.未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

C.变质

D.被污染

E.药品所含成分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劣药的定义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212题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除正当治疗外,不得使用


A.消毒药剂

B.有禁忌证的药

C.有副作用的药品

D.麻醉药品

E.保健药品


参考答案:D


解析:

参见《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第213题 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有权接受其报告的单位是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B.药品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E.药品生产主管部门和药品经营主管部门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214题 《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有一系列规定,下列哪项不符合上述规定


A.可以部分在市场销售

B.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C.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D.不得在市场销售

E.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215题 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必须配备


A.管理制度

B.检验仪器

C.相应的卫生条件

D.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E.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216题 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关是下列哪个部门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中医药管理部门

E.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17题 医疗机构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用印鉴卡,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A.有获得特殊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B.有专门的药品储存设施

C.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D.有保证麻醉药品好精神药品安全储存设施和管理制度

E.有专职的药品管理人员


参考答案:C


解析: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
三、申请《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相关的诊疗科目;
(二)具有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的、专职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四)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和管理制度。


第218题 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的机构是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B.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E.国务院


参考答案:B


解析: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当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卫生主管部门。


第219题 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应当至少保存


A.3年

B.4年

C.5年

D.10年

E.2年


参考答案:A


解析: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第220题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由哪个部门授予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执业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


参考答案:E


解析: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
  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