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2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A.二十七
B.二十八
C.二十九
D.三十
E.二十六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303题 下列哪项不是活体器官接受人的条件
A.捐献人的父母
B.捐献人的子女
C.捐献人的朋友
D.捐献人的兄弟
E.捐献人的配偶
参考答案:C
解析:
活体器官接收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第304题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多少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A.16
B.17
C.18
D.19
E.15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第305题 患者王某在某三甲医院成功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出院时王某对医院提供的诊疗手术费用清单提出质疑,认为医院违反规定收取了相关费用。该费用是
A.保存和运送人体器官的费用
B.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费用
C.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医用耗材费
D.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
E.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除向接受人收取下列费用外,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人体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1.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手术费;2.保存和运送人体器官的费用;3.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医用耗材费。
第306题 关于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排序原则错误的是
A.公平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开原则
D.无偿原则
E.符合医疗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
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排序,应当符合医疗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
第307题 人体器官捐献的原则
A.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原则
B.禁止非亲属关系捐献
C.可以适当强制性捐赠
D.以上都不对
E.应当进行有偿捐献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七条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第308题 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由谁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A.配偶及其子女
B.配偶
C.子女
D.配偶、成年子女、父母
E.配偶及父母
参考答案:D
解析:
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第309题 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具备的条件是
A.单身、无亲属者
B.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生前同意捐献
D.由家属决定患者意愿
E.健康公民
参考答案:B
解析:
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310题 下列哪项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
A.流感疫苗
B.乙脑疫苗
C.流脑疫苗
D.卡介苗
E.风疹疫苗
参考答案:D
解析:
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第311题 下列哪项是国家免疫规划确定之外的疫苗
A.乙肝疫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百白破疫苗
D.流感疫苗
E.卡介苗
参考答案:D
解析:
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第312题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及其监护人提出的相关事项是
A.医学要求
B.医学诊断
C.医学建议
D.医学结论
E.医学评价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及其监护人提出的医学建议。
第313题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形是
A.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B.合格疫苗在规范接种过程中相关各方均无过错但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损害
C.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E.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四十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314题 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承担费用。
A.个人
B.政府
C.医院
D.诊所
E.地方卫生机构
参考答案:B
解析: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三条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第315题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日期
A.2006年6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9年6月1日
E.2005年6月1日
参考答案:E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316题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
A.分批次给予补偿
B.属个人体质问题,无需补偿
C.残疾者按原工资每月补偿
D.需承担刑事责任
E.一次性补偿
参考答案:E
解析: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317题 接种单位不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A.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B.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C.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D.二级乙等以上医院资质
E.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二)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