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宋某,8岁,经医疗机构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的事实告知
A.宋某的父母
B.医疗机构的负责人
C.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D.宋某所在的学校
E.宋某
参考答案:A
解析: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文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故本题选A。
第182题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B.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师
C.医师应对感染者病人的隐私予以保密
D.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E.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参考答案:C
解析: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第183题 艾滋病病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二)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三)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第184题 医疗机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185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
(一)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
(二)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三)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四)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
第186题 某地一HIV感染者,在隔离期间逃离医院,为防止艾滋病传播,以协助传染病医院追回并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的是下列哪个部门
A.疾病控制中心
B.公安部门
C.司法部门
D.民政部门
E.卫生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第187题
国家对艾滋病实行以下哪项制度
A.自愿检测制度
B.自愿治疗制度
C.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D.自愿检测和自愿治疗制度
E.自愿咨询制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随时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自愿检测服务,市疾控中心每周四集中实验室检测。检测者须提供身份证明。
艾滋病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以下艾滋病防治关怀、救助措施:
1、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
2、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3、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4、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减免学费等相关费用。
第188题 下面哪个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检测活动
A.医疗卫生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D.艾滋病监测机构
E.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艾滋病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监测活动。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189题 下面关于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B.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C
解析:
法条中有以下内容,建议了解。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190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有关学校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但不包括以下哪类学校
A.中等职业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高等医药院校
E.高等院校
参考答案:C
解析:
《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艾滋病防治知识将纳入大中学校有关课程。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
不包括小学,目前为这样规定的。
第191题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情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接到报告2小时内
B.接到报告后立即
C.1小时内
D.2小时内
E.接到报告1小时内
参考答案:E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192题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部门是
A.外交部
B.信息产业部
C.国务院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卫生部
参考答案:E
解析: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第193题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警告
B.吊销执照
C.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D.行政或纪律处分
E.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194题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向国务院报告的时限是
A.立即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1小时
参考答案:A
解析: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195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E.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参考答案:E
解析: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196题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吊销执照
B.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D.追究刑事责任
E.警告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五十一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97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A.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B.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D.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E.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198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B.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C.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E.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答案:B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二条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第199题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吊销执照
B.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D.追究刑事责任
E.警告
参考答案:C
解析:
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一条。本题题干应说明属于一般违法情形的予以C项处理。尚有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构成犯罪的则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或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本题的干扰项为E、B,因为警告、降级、撤职也都为行政处分形式之一,而不能涵盖其他行政处分形式。
第200题 2015年12月3日9点,某市级人民政府接到县级人民政府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的规定,该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最迟期限是
A.2015年12月3日11点
B.2015年12月3日12点
C.2015年12月3日13点
D.2015年12月3日14点
E.2015年12月3日10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所以最迟应当是11点。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