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21题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第122题

简述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3)促进人口迁移。


第123题

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124题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参考答案:C


解析:人口结构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及地区分布等。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做到各级各类教育学校布局合理,体现了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第125题

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第126题

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贯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李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了适应差异性的特点。



第128题

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不平衡性,通常情况下,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功能特性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第129题

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参考答案:A


解析: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第130题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第131题

在个体身心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成熟,有的则较晚,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是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即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第132题

“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


第133题

人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根据人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以促进其发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题干描述体现了人发展的不均衡性。


第134题

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所 指的不平衡是后者。 


第135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具有(   )。


A.差异性

B.灵活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不平衡性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第136题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137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及时而教

C.循序渐进

D.抓关键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第138题

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参考答案:A


解析:

“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此可知,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 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139题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施行,以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第140题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