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301题
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参考答案:D
解析:
画提纲、列图标这都属于典型的组织策略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建议小王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学习: (1)复习策略: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①复习的时间:应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②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③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群集。 (3)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第1304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减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第1305题
简述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2)注重示范与讲解;(3)运用变式与比较;(4)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5)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6)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
第1306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D
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第1307题 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B
解析: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
第1308题 某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参考答案: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策略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等。
第1309题
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第1310题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A
解析:
圈点批注即为画线的一种变式,属于复述策略。
第1311题
运用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等促进记忆。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策略
参考答案:A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它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等。
第1312题
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D
解析: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第1313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第1314题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参考答案:B
解析: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第1315题
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A
解析: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1316题
5 个月大的小龙常常吸吮他的手指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属于认知发展的(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0~2岁的儿童,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故选择 B。
第1317题
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以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正确的,比如听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此种道德发展处于权威阶段。
第1318题
“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
A.前道德
B.他律道德
C.自律或合作道德
D.公正道德
参考答案:C
解析:
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处于这一阶段中的儿童一般都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第1319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道德的开始阶段,开始按照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道德是可以修改的,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
(4)公正阶段(10~12岁):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倾向于主持公正事件。
第1320题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参考答案:C
解析: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遵守法规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题干中小娜对学校校规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并以此做出小青不是好学生的判断,因此,属于习俗水平中的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