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362题

某学生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但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班会上请他向全班同学讲解田径比赛的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以此为例,讨论如何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这促进该生思想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A


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本题中,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则重要性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符合疏导的做法。


第1363题

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孔子的话主要强调了人的差异性,因此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第1364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正面教育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第1365题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第1366题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严格管理学生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是由马卡连柯提出来的,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第1367题

 颜回说:“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说孔子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因此选B。


第1368题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只一味批评学生,认为其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疏导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疏导原则也叫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一味批评学生的做法即没有做到循循善诱、积极疏导。


第1369题

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行”这一观点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力行而近乎仁”主要是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相互协调统一。


第1370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第1371题

古人云:“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谜过高之理。这句话告诫我们开展学校德育应遵循(  )。


A.正面教育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客观真实性原则

D.尊重平等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所指是说做事要务实,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该知行统一。


第1372题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矛盾,造成反抗;用大禹治水的办法,能使学生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这反映了德育的(  )。


A.知行统一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疏导原则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所述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第1373题

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第1374题

“5+2=0”的现象,表明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参考答案:C


解析:

“5+2=0”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体现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第1375题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性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参考答案:A


解析:

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第1376题 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第1377题 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上面案例中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第1378题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说服教育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等;二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第1379题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第1380题

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