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341题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时的积极进取或坚忍自制。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自觉、果断、坚持和自制的有力保证。


第1342题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第1343题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A


解析:

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道德情感则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在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杠杆的作用,也是调节行为的真正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是基础。


第1344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该学生缺乏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因此需培养其道德意志。


第1345题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强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自律不够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第1346题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C


解析: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第1347题

小学儿童的品德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参考答案:A


解析:小学儿童的品德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三年级。


第1348题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这名小学生虽然下定决心改正,但仍然频频迟到,这说明他不能坚持,道德意志不强,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强化他的道德意志。


第1349题 “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  )的作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当学生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导。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第1350题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第1351题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第1352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D


解析:

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第1353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1354题

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评定学生操行


参考答案:A


解析:

要教育好学生,必先了解学生。只有注意做到这一点,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材施教,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一般化、简单化等弊病,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有效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为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第1355题 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参考答案:A


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景与教育。


第1356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第1357题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等。


第1358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品德指导的任务?(   )


A.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B.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C.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D.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参考答案:B


解析:

A、C、D三项是小学生品德指导的任务,B项是小学生学习指导的任务。


第1359题

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随其成长、成熟而不断发展深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第1360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参考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