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科学、艺术课就组合了地理、物理、音乐等学科,属于综合课程,故选B。
第342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选修课程
B.地方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343题
根据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的来源不同,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和“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 )综合课程。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D.“广域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社会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社会生活现实.“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环境教育课程”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都是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而出现的,因此二者都是“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第345题
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广域课程是关联和融合的扩展,即把数门学科的内容加以合并,组合一门综合性大学科,能够涵盖整个课程领域的课程体系。因此《科学》属于广域课程。
第346题
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 )的特点。
A.知识掌握
B.能力培养
C.品德养成
D.身心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程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去影响学生,就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347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研究性学习是该板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 )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A.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C.接受学习和协作学习
D.掌握学习和接受学习
参考答案:B
解析:
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它综合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优势。
第348题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课程观的观点。
A.活动中心
B.学科中心
C.社会中心
D.能力中心
参考答案:A
解析:
活动中心课程观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个体发展服务。
第349题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参考答案: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350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 )综合课程。
A.活动型
B.操作型
C.社会型
D.实践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性、探究性活动为主体,其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重视知识的高度整合性。在小学阶段典型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有低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及一些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第351题
目标规定,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不包括(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庭
参考答案:D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规定,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352题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并针对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的课程是( )。
A.正式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地方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有关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活动,对象指向学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第354题 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或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例如,“语文”“数学”“英语”就属于此类课程。
第355题 校歌,校徽,校标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这类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校歌、校徽、校标都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且具有非计划性,属于隐性课程。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第356题
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第357题
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是以儿童当下的直接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机、儿童 的兴趣和心理发展为课程整合的核心。题干中卢梭的课程属于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第358题
“有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属于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的第( )级。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中所述目标属于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中的第四级。
第359题
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考生对隐性课程的理解。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此题有一定难度,考生需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几种不同课程类型的内涵。
第360题
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拓展型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