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401题

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

(1)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3)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题干中学生对水的三种状态及物质状态转变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议即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故本题选A。


第402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403题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   )。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第404题

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课(3-6年级)都属于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是道德领域与法治领域内容的融合,因此是综合课程。故本题选B。


第405题

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参考答案:C


解析: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第406题

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参考答案:C


解析:

按照空间分布,课程资源分为校内和校外资源。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故本题选C。


第407题

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等19个课程标准是在(  )。


A.2004年

B.2007年

C.2010年

D.2011年


参考答案:D


解析: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等19个课程标准。


第408题

下面哪项不是音乐课程的价值?(  )


A.审美体验价值

B.创造性发展价值

C.兴趣爱好价值

D.文化传承价值


参考答案:C


解析: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2.创造性发展价值。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第409题

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  )。


A.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C.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D.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的划分;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是根据载体形式进行的划分。


第410题

 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


第411题

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D


解析:

按照载体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课程范式的角度,课程资源可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第412题

下列课程资源中不属于素材性资源的是(   )。


A.知识

B.技能

C.经验

D.设备


参考答案:D


解析:

按照功能特点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等;条件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第413题 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第414题

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知识


参考答案:C


解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第415题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表述的目标是要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方法,属于技能性目标。


第416题

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参考答案:C


解析: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第417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418题 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发展智慧。

【教学目标】

①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419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能举出实际例子。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420题

当前我国的教学目标包括(  )。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学习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前我国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