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461题

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全面性)。


第462题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问题。


第463题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⑵设置综合课程;⑶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种课程都开设反映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第464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调整课时比例,使不同课程之间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第465题

作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程及其方法的课程文本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表


参考答案:B


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第466题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参考答案:C


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第467题

为跨入新学段和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适当提前安排有关奠基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


A.直线排列式

B.过渡式排列方式

C.螺旋式排列式

D.活动型排列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是对教材的过渡式排列方式内涵的阐述。


第468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计算能力

B.问题解决

C.数学思维

D.数学素养


参考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469题

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社会改造

B.预期学习效果

C.教学科目

D.经验获得


参考答案:A


解析:

以巴西的弗雷尔为代表,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  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他们认为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 程。


第470题

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  )。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D.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故本题选C。


第471题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古德莱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他认为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第472题

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


A.杜威

B.博比特

C.查特斯

D.泰勒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博比特的地位。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他也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故本题选B。


第473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474题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理念下,你认为教师如何“分析教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首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指教师要弄清楚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的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以及教学法上的要求。其次,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主要内容、重难点所在,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利用它来促进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知识的拓展,各种能力的提高。此外,各种参考资料是教科书的重要补充,教师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来获得信息,以满足教学需求。


第475题

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社会、儿童与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476题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A


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第477题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参考答案:A


解析:

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第478题

集体备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如存在意见分歧应首先遵从(  )。


A.教材编排

B.课程标准

C.名师经验

D.教学指导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老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备课首先要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其中,钻研教材具体可以包括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而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有关各个学科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方法等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因此,集体备课若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如存在意见分歧,应首先遵从课程标准。故本题选B。


第479题 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个层次,从时间角度看,我们的学生未来将会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他们现在的教育情况对于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潜在的、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层次,从教育的作用看,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而教育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进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文化发展等产生影响。因此“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充分体现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480题 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此外,教师的教育行为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若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就要做到如下两点:首先,教师能以身作则,正直、敬业、严谨、耐心、和蔼,受学生尊敬、爱戴,有很高的威信与亲和力;其次,教师善于启发、引导、讲解、示范、训练、辅导、指点和耐心服务,以便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才能与修养。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