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361题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了解”、“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操作。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人的个性同样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第362题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活动课程亦称 “经验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活动课程。所以,本题选C。 


第363题

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


A.国家课程校本化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地方化

D.地方课程开发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课程校本化。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完全自主的课程开发,同时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后者即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从概念上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结合这一概念,可知题干中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故本题选A。


第364题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即从各门学科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效和期限的课程。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自的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第36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366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为必修课程。


第367题

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第368题

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分科课程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第369题

学校利用板报、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部分的实践和结果。学校里的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等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的媒介,在课程分类中即属于隐性课程。


第370题

在课堂类型上,校园文化属于(  )。


A.文化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第371题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技术课程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第372题

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


A.科目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编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中心是设置教学科目。


第373题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参考答案:B


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均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第374题

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是(  )。


A.3年级

B.4年级

C.5年级

D.2年级


参考答案: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考试当年没有规定,但是在考试之后颁布的规定则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了。


第375题

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校本课程

B.活动型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第376题

关于课程论,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B.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皮亚杰

C.教学论成为课程论的理论基础,首先在于二者本身的联系

D.虽然长期以来国内没有独立的课程论,但在课程问题的研究上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


参考答案:B


解析:

真正在科学的意义上为课程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第377题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A.“图形与位置”

B.“几何图形”

C.“图形与变换”

D.“空间与图形”


参考答案:D


解析: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第378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第379题

近些年,很多小学开设的“艺术课”——将音乐、美术、形体、美学鉴赏等诸多必修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全方位地感受美、学习美、发现美,这种艺术课属于(    )。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艺术课”将诸多课程融为一体,属于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编制的课程。


第380题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