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302题
能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华法林用药指导。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物、鱼油及一些中药(如丹参、当归、银杏等)。食物有:大蒜、洋葱、葡萄柚、芒果等。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有:维生素K、苯巴比妥、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螺内酯及一些中药(人参、西洋参、圣约翰草等);食物有:西兰花、白菜、韭菜、莴苣、菠菜、花菜、甘蓝等。当同时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要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第1303题
药效受食物成分影响较大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华法林用药指导。
华法林进食会延长达血浆峰浓度时间但不减少吸收量。
【考点延展】
①增强华法林作用
药物: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类药、鱼油,一些中药(如丹参、当归、银杏等);
食物:大蒜、洋葱、葡萄柚、芒果。
②减弱华法林作用
药物:维生素K、苯巴比妥、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螺内酯及一些中药(人参等);
食物:西兰花、白菜、韭菜、菠菜、花菜、甘蓝。
第1304题
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深静脉学血栓溶治疗,最常用尿激酶,对急性期DVT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过敏反应少的特点。
第1305题
治疗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宜选用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
对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考点延展】
对伴发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人工机械瓣膜的TIA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第1306题
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有
A.华法林
B.阿司匹林
C.达比加群酯
D.胺碘酮
E.美托洛尔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心房颤动的治疗药物。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三类1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华法林、抗血小板药、新型抗凝药物A、B、C) 2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D)3控制心室率(E)。
第1307题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有
A.吸烟
B.血流缓慢
C.心力衰竭
D.血液高凝状态
E.静脉壁损伤
参考答案:BDE
解析:
本题考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第1308题
可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有
A.华法林
B.肝素
C.达比加群酯
D.尿激酶
E.利伐沙班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DVT早期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抗凝和溶栓。
第1309题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肝素时,应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B.使用华法林时,应监测INR值
C.肝素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
D.华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内开始
E.为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尽量采用肌内注射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抗凝治疗时,应避免肌内注射,因为会形成血肿。所以“尽量采用肌内注射是错误的”。其余选项描述均为正确。
第1310题
患者,男,55岁,因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就诊,经临床检查后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应排除的禁忌证不包括
A.近2~4周内有活动性胃溃疡出血
B.血压>160/110mmHg
C.细菌性心内膜炎
D.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
E.血小板计数>300×109/L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DVT溶栓治疗。溶栓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禁用于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忌证包括:①溶栓药物过敏;②近期(2~4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道、泌尿道出血: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病理学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部位的穿刺;④近期有严重的外伤;⑤严重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60/110mmHg);⑥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⑦细菌性心内膜炎;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⑩年龄>75岁和妊娠者慎用。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人群有出血倾向,>300×109/L的人群有血栓倾向,故E选项不属于溶栓治疗禁忌证。
第1311题
下列药物中属于溶栓药物的是
A.华法林
B.利伐沙班
C.阿替普酶
D.血凝酶
E.低分子肝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DVT早期治疗。溶栓药物治疗早期DVT是否能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目前尚有争议。但对血栓形成早期也有一定的效果,仅限于某些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和阿替普酶(rt-PA)。
第1312题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
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B.缺血性脑卒中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梗死
参考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
第1313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为
A.起病突然
B.椎一基底动脉TIA多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倒和共济失调
C.持续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d
D.部分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E.颈动脉超声常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起病突然;2.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3.持续时间短,一般10-15min;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多数病例就诊前有反复发作病史;6.检查。
第1314题
脑梗死的治疗药物,抗凝治疗
A.阿替普酶
B.阿司匹林
C.低分子肝素
D.巴曲酶
E.丁基苯酞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
(1)脱水治疗——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七叶皂苷钠
(2)溶栓治疗——阿替普酶(rt-PA)
(3)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
(4)抗凝治疗——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5)降纤治疗——不宜溶栓者使用,巴曲酶、降纤酶
(6)中药治疗——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等
(7)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丁基苯酞、钙通道阻滞剂
第1315题
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级预防指疾病发生后预防复发的措施
B.通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C.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如冠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D.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给予抗凝药物进行一级预防
E.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溶栓,可避免或减轻脑卒中后遗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抗凝治疗。
一级预防是指未发病之前的措施,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再复发或并发症的措施。“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给予抗凝药物”属于发病后的治疗,属于二级预防。
第1316题
首选的抗血栓药物是
A.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B.阿司匹林
C.阿替普酶
D.氯吡格雷
E.依诺肝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 小时内应尽早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 21日。题目中患者
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轻症,所以应尽早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
【考点延展】
①阿替普酶属于溶栓药物。缺血性脑卒中3-4.5小时内,若无禁忌症可进行溶栓治疗;
②依诺肝素属于抗凝药。
第1317题
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抗凝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积极抗凝治疗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常规抗凝治疗
C.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患者,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D.伴发心房纤颤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E.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若无其他危险因素,不推荐抗凝治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抗凝治疗。
①对伴发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人工机械瓣膜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建议选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所以“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积极抗凝治疗”说法是错误的。“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患者”“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应推荐使用华法林。
②抗凝治疗不作为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常规治疗。TIA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缩写,所以选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常规抗凝治疗”说法是错误的。
第1320题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对于TIA高危患者小剂量(50mg/d)阿司匹林即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卒中再发。建议服用剂量75~150mg/d。
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推荐剂量150~300mg/d,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