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61题
利福平与口服避孕药合用
A.不良反应叠加
B.后者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增加
C.后者血药浓度下降,药效降低
D.药理作用拮抗
E.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福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利福平可促进雌激素的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作用,导致月经不规则,月经期间出血和计划外妊娠。所以,患者服用利福平时,应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第1262题
用药期间可引起眼泪、尿、粪、痰呈橘红色的药物是
A.乙胺丁醇
B.异烟肼
C.链霉素
D.对氨基水杨酸钠
E.利福平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利福平的临床应用注意。酒精中毒、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后便尿、唾液、汁液、痰液、泪液等体液和分泌物均为橘红色,妊娠3个月以内禁用,3个月以上慎用。
第1263题
吡嗪酰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肾脏损害
B.肝脏损害
C.痛风样关节炎
D.肺部损害
E.神经系统损害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1)最常见者为肝脏损害,如血清转氨酶升高,甚或出现黄疸,均应停药并进行积极保肝治疗。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剂量有明显关系,每日剂量达2~3g时,肝损害明显。目前短程化方案大都包括此药,用量为每日1.5g,此剂量对肝脏影响不大。(2)其次为痛风样关节炎,主要发生在大关节,多在开始用药的1~2个月内,可能由于吡嗪酰胺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引起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停药后可缓解。
第1264题
下列不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的是
A.利福平
B.对氨基水杨酸
C.乙胺丁醇
D.链霉素
E.异烟肼
参考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结核药的代表药物。该知识点为药综中的内容,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链霉素曾是一线,现已降为二线。
第1265题
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治疗结核病目的在于
A.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B.有利于药物进入结核感染病灶
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D.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
E.加快药物的排泄速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胺丁醇的作用机制。单独应用乙胺丁醇时,结核菌易逐渐产生耐药性,故不宜单独应用,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
第1266题
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的是
A.异烟肼
B.利福平
C.乙胺丁醇
D.吡嗪酰胺
E.卡那霉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胺丁醇不良反应。常见视物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一日按体重剂量25mg/kg 以上时易发生视神经炎),视力变化可为单侧或双侧。 少见畏寒、关节痛(趾、踝、膝关节)、关节表面皮肤发热发紧感(急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罕见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以及麻木,针刺感、烧灼痛或手足软弱无力(周围神经炎)。
第1267题
乙胺丁醇可致
A.球后神经炎
B.中毒性脑病
C.耳神经损害
D.外周神经炎
E.粒细胞增多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乙胺丁醇不良反应:常见视物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一日按体重剂量25mg/kg以上时易发生视神经炎),视力变化可为单侧或双侧。少见畏寒、关节痛(趾、踝、膝关节)、关节表面皮肤发热发紧感(急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罕见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以及麻木,针刺感、烧灼痛或手足软弱无力(周围神经炎)。
第1268题
将乙胺丁醇与链毒素合用治疗结核病的目的是
A.延长链霉素作用时间
B.有利于药物进入结核感染病灶
C.阻止或延迟结核杆菌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
D.延迟肾脏排泄链霉素
E.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结核分枝杆菌药主要药品:
乙胺丁醇单用时可迅速产生耐药性,必须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
第1269题
妊娠期使用抗真菌药首选
A.氟康唑
B.两性霉素B
C.伊曲康唑
D.卡泊芬净
E.氟胞嘧啶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注意。两性霉素B未发现对胎儿有不利影响,哺乳期应用宜停止哺乳的。
第1270题
有关两性霉素B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肾脏有损害
B.口服易吸收
C.首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D.静脉滴注会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为减轻反应,静滴液应新鲜配制
E.静脉滴注前预防性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静滴液应稀释,防止静脉滴注过快引起的惊厥和心律失常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性霉素B的作用特点。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真菌有抑菌及杀菌的作用。抗真菌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结合,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是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受到破坏。口服和肌注吸收困难,经脉给药。是治疗深部真菌的首选药,静脉滴注治疗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尿路感染等,鞘内注射用于真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较大,限制其临床应用。静滴过程中或静滴后数小时发生寒战、高热、严重头痛、恶心和呕吐,如静滴速度太快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及血压急剧上升或下降。尚可出现血栓形成性静脉炎。
第1271题
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的主要机制为
A.抑制核酸的合成
B.抑制叶酸的合成
C.抑制真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D.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E.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性霉素B的作用机制。两性霉素B能与真菌细胞膜类固醇结合,增加膜通透性,引起胞浆内容物外漏,使真菌死亡。
第1272题
影响菌体细胞膜功能的抗菌药物有
A.林可霉素
B.克林霉素
C.两性霉素B
D.万古霉素
E.多黏菌素E
参考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的抗菌作用机制为药物插入到细菌细胞膜中,与外膜脂双层结构中外侧脂多糖区的脂质A结合,尤其能与外膜脂双层内侧磷脂酰-氨基乙醇结合,使细菌通透性屏障失效,导致细菌胞浆内容物外漏而死亡。是影响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第1273题
咪唑类抗真菌作用机制是
A.影响二氢叶酸合成
B.影响真菌细胞膜通透性
C.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中,阻断核酸合成
D.替代尿嘧啶进入DNA分子中,阻断核酸合成
E.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吡咯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吡咯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 -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细胞内重要物质摄取受影响或流失而使真菌死亡。
第1274题
属于棘白菌素类的是
A.卡泊芬净
B.特比萘芬
C.氟胞嘧啶
D.伏立康唑
E.制霉菌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真菌药的分类和代表药物。棘白菌素类:代表药有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真菌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引起细胞壁结构破坏,最终导致菌体破裂、死亡。
第1275题
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减少复发率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物是
A.酮康唑
B.灰黄霉素
C.阿昔洛韦
D.制霉菌素
E.氟胞嘧啶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氟胞嘧啶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氟胞嘧啶单独使用时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与多烯类抗真菌药,尤其是两性霉素B具有协同作用。
第1276题
能竞争DNA聚合酶抗病毒药的是
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奥司他韦
D.碘苷
E.金刚乙胺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疱疹病毒药的作用机制。阿昔洛韦属于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在感染细胞内经酶作用转化为核苷类似物,可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断病毒DNA合成、复制。
【考点延展】金刚乙胺属于抗流感病毒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非糖基化基质蛋白M2蛋白的离子通道来抑制病毒脱壳复制。
奥司他韦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第1277题
治疗带状胞疹宜选用的药物是
A.拉米夫定
B.金刚乙胺
C.齐多夫定
D.扎那米韦
E.阿昔洛韦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疱疹病毒药的代表药物。
阿昔洛韦临床应用: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免疫缺陷者初发和复发性黏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②带状疱疹: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状疱疹患者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弥散型带状疱疹的治疗。③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④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
【考点延展】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属于抗逆转录病毒药。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属于抗流感病毒药。
第1278题
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AIDS患者CMV性视网膜炎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药物是
A.喷昔洛韦
B.阿昔洛韦
C.昔多福韦
D.更昔洛韦
E.福米韦生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疱疹病毒药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福米韦生是美国FDA批准进入市场的第一个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药物,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AIDS患者CMV性视网膜炎。
【考点延展】更昔洛韦可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症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阿昔洛韦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用药宜缓,每次滴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
第1280题
无机焦磷酸盐类似物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疱疹病毒药的作用机制与作用特点。
膦甲酸钠为无机焦磷酸盐类似物,对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效。本品可逆性、非竞争性阻断病毒DNA多聚酶的焦磷酸结合点,抑制焦磷酸从三磷酸脱氧核苷上裂解出来,从而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