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21题 诊断明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人,其发热期尿的常规检查中特征性的变化是
A.大量盐类
B.大量管型
C.大量蛋白
D.大量凝血块
E.大量白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多在2~3病日尿中即开始出现蛋白,并发展迅速,可在1天内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须强调多次查尿、有助于诊断。
第2422题 鼻出血多发生在流行性出血热的哪一病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短者1日,长者可达10余日,一般为2~5日。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多数病人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出血、便血、呕血咯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病人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第2424题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
A.汉坦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E病毒
B.一种DNA病毒
C.单股正链RNE病毒
D.与艾滋病毒(HIV)相同属反转录病毒科
E.与丙型肝炎病毒一样
参考答案:A
解析: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布尼亚病毒属,单股负链RNE病毒。
第2425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征
A.出血,休克,肾损害
B.发烧,出血,肾损害
C.发烧,出血,“三痛”
D.休克,少尿,“三痛”
E.发烧,休克,少尿
参考答案:B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三大主征(典型病例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为主要特征。
第2426题 其出血原因中哪项错误
A.血管损伤
B.血小板减少
C.肝素物质增多
D.DIC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原因导致。以上均是。此题选错误的,所以选E。
第2427题 此后的化验检查中有一项是多余的,应是
A.肾功能
B.离子
C.CO2CP
D.血小板
E.尿酮
参考答案:E
解析:
CO2CP的意义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以协助判断酸碱平衡。尿酮是糖尿病人检测是否有酮症的,一般不用于出血热病人的检查。
第2428题 哪一脏器的出血危害性最大
A.脑
B.肺
C.肠
D.肾
E.心房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这种出血是弥漫性的出血,多部位的出血,脑内有人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如果出血压迫,会引起猝死,故A危害最大。
第2429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一项是错的
A.高蛋白饮食
B.促进利尿
C.导泻和放血
D.透析
E.稳定内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
少尿期,肾功能障碍,予高蛋白饮食会加重氮质血症,故本题选A。
第2430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引起出血的机制不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A.肝素类物质减少
B.血管壁损伤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DIC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E.血小板数目减少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出血的机制由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功能异常等,肝素类物质的增加可促进出血的发生。
A.早发现
B.早诊断
C.早治疗
D.加强锻炼
E.少搬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现在三痛,出血,发热,并且在工地上,应该考虑是出血热,尿量24小时,320ml,应该是少尿期,少尿期是禁止活动,所以应该绝对卧床休息。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急性支气管炎
C.急性肾炎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钩端螺旋体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有流行病学资料;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有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毛细血管损害(颜面、胸部潮红)、肾损害(蛋白尿)等表现,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有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肾损害(蛋白尿)等典型发热期特征,符合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低血压休克期的表现。
第2435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并高血容量,脉搏洪大,心率增快,明显呼吸困难,继而咯血,其原因是
A.肺感染
B.心衰肺水肿
C.支气管扩张
D.DIC
E.尿毒症酸中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少尿期多始于5~8病日 ,血压上升,尿量锐减甚至发生尿闭。重者尿内出现膜状物或血尿,此期常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2~5日。
第2436题
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
参考答案:C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为自然疫区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衰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升高,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符合流行性出血热,故选B。
第2437题
住院两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BP 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
A.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B.以应用激素为主
C.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D.以输入胶体液为主
E.以扩容为主
参考答案:E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预防休克、出血和肾衰竭。该患者出现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低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故应以扩容为主,故选E。
第2438题 为明确诊断对该患者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查
B.血培养
C.肥达反应及外裴反应
D.胸片
E.显凝试验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者表现为发热、出血、肾脏损害,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血清、血细胞和尿沉渣细胞中检查出EHF病毒抗原和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可以确诊。
第2439题 治疗应首先采用哪项措施
A.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
B.血管活性药物升压
C.扩充血容量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肝素抗凝
参考答案:C
解析:
低血压休克应补充血容量,宜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液体应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由于本期存在血液浓缩,故不宜应用全血。补容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正常后输液仍需维持24小时以上。
第2440题 肾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本病病人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存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故认为免疫复合物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