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药师 药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题库(854题)


第141题 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合并

E.破裂


参考答案:B


解析:

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使ζ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乳剂中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容积比以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絮凝与乳滴的合并是不同的,但絮凝状态进一步变化也会引起乳滴的合并。


第142题 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脂肪油时,其油水胶的比例是


A.3:1:2

B.2:1:2

C.4:1:2

D.4:2:1

E.1:2:1


参考答案:D


解析:

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本法的特点是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为4:2:1,挥发油为2:2:1,液状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的混合胶。


第143题 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A.阿拉伯胶

B.硬脂酸钠

C.氢氧化钙

D.聚山梨酯80

E.十二烷基硫酸钠


参考答案:C


解析:

O/W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W/O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等。


第144题 油中乳化剂法又称


A.干胶法

B.机械法

C.新生皂法

D.湿胶法

E.两相交替加入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本法的特点是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


第145题 属于用新生皂法制备的药剂是


A.胃蛋白酶合剂

B.鱼肝油乳

C.石灰搽剂

D.复方碘溶液

E.炉甘石洗剂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70℃以上)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即形成乳剂。生成的一价皂则为O/W型乳化剂,生成的二价皂则为W/O型乳化剂。本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搽剂:系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乳剂型搽剂用肥皂作乳化剂,有润滑、促渗透作用。


第146题 有关药物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剂的分层是不可逆现象

B.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能重新分散,恢复成原来状态的乳剂

C.凡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的催化反应称特殊酸碱催化反应

D.亚稳定型晶型属于热力学不稳定晶型,制剂中应避免使用

E.为增加混悬液稳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电位、使粒子产生絮凝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错误选项的正确叙述:
A.乳剂的分层是可逆现象
B.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也不能重新分散,恢复成原来状态的乳剂
C.凡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的催化反应称广义酸碱催化反应
D.药物晶型分为稳定型、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三种,亚稳定型可转变为稳定型,属热力学不稳定晶型。由于其溶解度大于稳定型药物,故常用亚稳定型药物制成多种固体制剂。制剂中不应避免使用。


第147题 关于乳剂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剂属于胶体制剂

B.乳剂属于均相液体制剂

C.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D.制备乳剂时需要加入适宜的乳化剂

E.乳剂分散度小,药物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高


参考答案:D


解析:

错误选项的正确叙述如下:
A.乳剂属于胶体制剂——乳剂是一个独立的剂型,不属于胶体制剂。
B.乳剂属于均相液体制剂——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
C.乳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E.乳剂分散度小,药物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高——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


第148题 下列属于天然乳化剂的是


A.卖泽

B.皂土

C.西黄蓍胶

D.硬脂酸钠

E.氢氧化镁


参考答案:C


解析:

天然乳化剂天然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强,但它们易形成高分子膜而使乳滴稳定。常用的有多糖类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及明胶、白蛋白和酪蛋白、大豆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


第149题

O/W型基质的保湿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O/W型基质外相含有多量水,水分易蒸发失散而使软膏变硬,故常加入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作保湿剂。


第150题

油性基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软膏剂油脂性基质包括凡士林、石蜡和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与鲸蜡和二甲硅油等。


第151题

O/W型基质的乳化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O/W型基质的乳化剂常用的有一价皂如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类、平平加O、乳化剂OP等。


第152题 溶液常加着色剂以示外用的是


A.糖浆剂

B.口服液

C.含漱剂

D.注射剂

E.合剂


参考答案:C


解析:

含漱剂: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用于口腔的清洗、去臭、防腐、收敛和消炎。一般用药物的水溶液,也可含少量甘油和乙醇。溶液中常加适量着色剂,以示外用漱口,不可咽下。


第153题 外耳道发炎时所用的滴耳剂最好调节为


A.中性

B.酸性

C.弱酸性

D.碱性

E.弱碱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滴耳剂系指药物制成供滴耳用的澄清溶液或混悬液。滴耳剂一般有消毒、止痒、收敛、消炎及润滑的作用。外耳道发炎时,其pH多为7.1~7.8,所以外耳道所用的药剂最好呈弱酸性。


第154题 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以水为溶剂的内服液体制剂是


A.涂剂

B.洗剂

C.搽剂

D.合剂

E.灌洗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第155题

安瓿采用哪种方法灭菌


A.紫外灭菌

B.辐射灭菌

C.微波灭菌

D.干热灭菌

E.滤过除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安瓿要150~180℃,2~3小时干热灭菌。


第156题 滤过除菌法适用于


A.消毒

B.容器

C.表面除菌

D.无菌室的空气

E.不耐高热的制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过滤灭菌法系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该法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灭菌用过滤器应有较高的过滤效率,能有效地除尽物料中的微生物,滤材与滤液中的成分不发生相互交换,滤器易清洗,操作方便等:为了有效地除尽微生物,滤器孔径必须小于芽孢体积(>0.5μm)。常用的除菌过滤器有:0.22μm或0.3μm的微孔滤膜滤器和G6(号)垂熔玻璃滤器。过滤灭菌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为了保证产品的无菌,必须对过滤过程进行无菌检测。


第157题 下列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


A.γ射线灭菌

B.微波灭菌

C.低温间歇灭菌法

D.紫外线灭菌

E.环氧乙烷灭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化学灭菌法包括气体灭菌法和药液灭菌法。题中环氧乙烷灭菌属于气体灭菌法,其余的都属于物理灭菌法。


第158题 使用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用的蒸汽是


A.不饱和蒸汽

B.湿饱和蒸汽

C.流通蒸汽

D.过热蒸汽

E.饱和蒸汽


参考答案:E


解析:

饱和蒸汽热含量高,热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湿饱和蒸汽因含水所以热含量低,热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过热蒸汽相当于干热空气,热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且易引起药物不稳定。不饱和蒸汽及流通蒸汽热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


第159题 使用灭菌柜时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描述是


A.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B.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

C.灭菌柜的表头温度是指灭菌物内部温度

D.灭菌完毕后必须先停止加热,再逐渐减压

E.灭菌时间应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开始计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使用热压灭菌柜时,为保证灭菌效率,应注意的事项是:①必须使用饱和蒸汽;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若有空气存在,压力表的指示压力并非纯蒸气压,而是蒸气和空气二者的总压,灭菌温度难以达到规定值;③灭菌时间应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开始计时:由于灭菌柜的表头温度是指灭菌柜内温度,而非灭菌物内部温度,最好设计直接测定被灭菌物内温度的装置或使用温度指示剂;④灭菌完毕后必须先停止加热,逐渐减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气,使柜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稍稍打开灭菌柜,10~15min后全部打开,以免柜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太大,造成被灭菌物冲出或玻璃瓶炸裂而伤害操作人员,确保安全生产。


第160题 灭菌的标准是杀灭


A.微生物

B.细菌

C.真菌

D.芽孢

E.热原


参考答案:D


解析:

细菌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因此灭菌效果,常以杀灭芽孢为准。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