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率与之成反比的是
A.分散介质的黏度
B.混悬微粒的密度
C.混悬微粒的半径
D.混悬微粒的直径
E.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
参考答案:A
解析:
由Stokes公式可见,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混悬剂微粒沉降速度愈大,动力稳定性就愈小。
第122题 关于混悬剂沉降容积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值越小混悬剂越稳定
B.F值在0~10之间
C.F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
D.《中国药典》规定口服混悬剂在3小时的F值不得低于0.5
E.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是混悬剂沉降前混悬剂容积与沉降后沉降物的容积的比值
参考答案:C
解析:
错误选项的正确描述
A.F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B.F值在1~0之间
D.《中国药典》规定口服混悬剂在3小时的F值不得低于0.9
E.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
第123题 以下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西黄蓍胶
B.甘油
C.羧甲基纤维素钠
D.聚山梨酯80
E.枸橼酸钠
参考答案:E
解析:
A是天然高分子助悬剂,B是低分子助悬剂,C是合成高分子助悬剂,D是润湿剂,E是电解质,可作絮凝剂。
第124题 评价混悬剂质量方法不包括
A.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B.澄清度的测定
C.微粒大小的测定
D.流变学测定
E.重新分散试验
参考答案:B
解析:
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1)微粒大小的测定(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3)絮凝度的测定(4)重新分散试验(5)ζ电位测定(6)流变学测定。
第126题 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电解质的目的是
A.调节制剂的渗透压
B.增加混悬剂的离子强度
C.使微粒的ξ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
D.使微粒的ξ电位增加,有利于稳定
E.增加介质的极性,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制备混悬剂时加入适量的电解质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有利于稳定。
第127题
微生物作用可使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28题
乳化剂失效可致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29题
重力作用可造成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30题 在混悬剂中加入聚山梨酯类可作
A.润湿剂
B.乳化剂
C.助悬剂
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乳化剂是乳剂中使用的附加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润湿剂是混悬剂中应用的稳定剂,表面活性剂不能作助悬剂或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最常用的润湿剂是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
第131题 属于O/W型固体微粒类乳化剂的是
A.氢氧化锌
B.氢氧化铝
C.阿拉伯胶
D.氢氧化钙
E.十二烷基硫酸钠
参考答案:B
解析:
固体微粒类乳化剂能作O/W型乳化剂的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能作W/O型乳化剂的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阿拉伯胶是天然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第132题 以西黄蓍胶为乳化剂形成乳剂,其乳化膜是
A.固体粉末乳化膜
B.复合凝聚膜
C.液态膜
D.单分子乳化膜
E.多分子乳化膜
参考答案:E
解析:
多分子乳化膜: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类乳化剂,在乳剂形成时被吸附于乳滴的表面,形成多分子乳化剂层,称为多分子乳化膜。强亲水性多分子乳化膜不仅阻止乳滴的合并,而且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使乳剂更稳定。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等作乳化剂就能形成多分子膜。
第133题 有关乳浊液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水包油型,油为外相,水为不连续相
B.油包水型,油为外相,水为不连续相
C.水包油型,简写为水/油或O/W型
D.油包水型,简写为水/油或O/W型
E.油包水型,水为连续相,油为不连续相
参考答案:B
解析:
油包水型乳浊液,油相为连续相,水相为分散相,简写为水/油或W/O型。
第134题 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
A.有时可不必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B.提高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C.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D.有任意的相比
E.很高的温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加入适量的乳化剂,来降低油水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形成乳剂,但要形成稳定的乳剂还需要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及有适当的相比。温度应适当,不是越高越易形成乳剂。
第135题 下列乳化剂中,属于固体微粒型乳化剂的是
A.蜂蜡
B.明胶
C.苄泽
D.氢氧化铝
E.油酸钠
参考答案:D
解析:
乳化剂包括:①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如油酸钠、苄泽);②天然乳化剂(明胶);③固体微粒乳化剂;④辅助乳化剂(蜂蜡)。
第137题 乳剂放置后,有时会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破裂
B.反絮凝
C.絮凝
D.转相
E.分层(乳析)
参考答案:E
解析:
乳剂的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
第138题 将乳剂分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的分类依据是
A.乳化剂的油相
B.乳化剂的水相
C.乳化剂的种类
D.乳滴的大小
E.乳滴的形状
参考答案:D
解析:
乳剂的类型: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类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第139题 可用于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的是
A.司盘60
B.吐温80
C.十二烷基硫酸钠
D.泊洛沙姆188
E.蔗糖脂肪酸酯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口服乳剂应选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应选择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毒性的乳化剂;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
第140题 乳剂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
B.乳剂中药物吸收快
C.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
D.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
E.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乳剂的特点
(1)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
(2)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
(3)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
(4)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5)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6)肠外营养乳剂,是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