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制备注射用水常用的方法是
A.重蒸馏法
B.电渗析法
C.离子交换树脂法
D.凝胶过滤法
E.单蒸馏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所以注射用水是重蒸馏法得到的制药用水。
第182题 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A.氯化物
B.氨
C.热原
D.酸碱度
E.硫酸盐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有严格规定。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pH值、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无菌检查。
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中最主要区别就是注射用水要求无热原。
第183题 常用于注射剂精滤的最后一级的是
A.微孔滤膜
B.布氏漏斗
C.垂熔玻璃棒
D.垂熔玻璃漏斗
E.砂滤棒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注射剂的生产中常用的滤器有垂溶玻璃、砂滤棒、微孔滤膜等,其中垂熔玻璃可用于粗滤和精滤;砂滤棒多用于粗滤;微孔滤膜用于精滤的最后一级。
第184题 已知头孢噻吩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配制2%头孢噻吩钠滴眼液100ml,使其等渗需加氯化钠
A.0.36g
B.0.42g
C.0.61g
D.1.36g
E.1.42g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公式:W=0.9%V-EX
式中,W——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g);V——溶液的体积(ml);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X——溶液中药物的克数。
W=0.9%V-EX=0.9-0.24*2=0.9-0.48=0.42g
第185题 下列关于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内注射是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
B.静脉注射起效快,为急救首选的手段
C.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剂不可作肌内注射
D.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液可作静脉注射
E.皮下注射是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
参考答案:B
解析:
错误选项的正确叙述:
A.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C.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浊液易引起毛细血管栓塞,一般不宜静脉注射,但是可以肌肉注射;
D.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浊液易引起毛细血管栓塞,一般不宜静脉注射,但是可以肌肉注射;
E.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一般用量为1~2ml,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
第186题 能彻底破坏热原的条件是
A.60℃加热60min
B.180℃加热30min
C.180℃加热120min
D.250℃加热20min
E.650℃加热1min
参考答案:E
解析:
一般说来,热原在60℃加热1h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在180℃3~4h、250℃30~45min或650℃1min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第187题 维生素C注射液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100℃流通蒸汽15min
B.100℃流通蒸汽30min
C.115℃热压灭菌30min
D.115℃干热1h
E.150℃干热1h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C注射液采用的灭菌方法为100℃流通蒸汽15min。
第188题 热原不具备的性质是
A.挥发性
B.可氧化性
C.耐热性
D.滤过性
E.水溶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吸附性,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第189题
处方 其中苯甲酸钠的作用是
维生素B2(主药)2.575g
烟酰胺(助溶剂)77.25g
乌拉坦(局麻剂)38.625g
苯甲醇(抑菌剂)7.5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A.助溶剂
B.止痛剂
C.抑菌剂
D.主药之一
E.增溶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①维生素B2在水中溶解度小,0.5%的浓度已为过饱和溶液,所以必须加入大量的烟酰胺作为助溶剂。此外,还可用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硼酸等作为助溶剂。如10%的PEG 600以及10%的甘露醇能增加其溶解度。②维生素B2水溶液对光极不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易变成酸性或碱性感光黄素。所以在制造本品时,应严格避光操作,产品也需避光保存。酰脲和水杨酸钠能防止维生素B2的水解和光解作用。
第190题 注射剂的特点错误的是
A.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B.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C.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D.产生局部定位及靶向给药作用
E.全部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第191题 下列滤器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钛滤器抗热抗震性差,易破碎,可用于注射剂中的脱碳过滤和除微粒过滤
B.垂熔玻璃滤器化学性质稳定,易于清洗,不可以热压灭菌
C.砂滤棒对药液吸附性弱,价廉易得,滤速慢,易脱砂
D.微孔滤膜截留能力强,不易堵塞,不易破碎
E.微孔滤膜孔径测定一般用气泡点法
参考答案:E
解析:
微孔滤膜过滤器:以微孔滤膜作过滤介质的过滤装置。常用的有圆盘形和圆筒形两种,圆筒形内有微孔滤膜过滤器若干个,过滤面积大,适用于注射剂的大生产。微孔滤膜过滤器的优点:a.微孔孔径小,截留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注射剂的澄明度;b.孔径大小均匀,即使加快速度,加大压力差也不易出现微粒“泄漏”现象;c.在过滤面积相同、截留颗粒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滤膜的滤速比其他滤器(垂熔玻璃漏斗、砂滤棒)快40倍;d.滤膜无介质的迁移,不会影响药液的pH,不滞留药液;e.滤膜用后弃去,不会造成产品之间的交叉感染。缺点:易堵塞,有些滤膜化学性质不理想。对不耐热的产品,可用0.3μm或0.22μm的滤膜作无菌过滤,如胰岛素。
第192题 关于易氧化注射剂的通气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通气时安瓿先通气,再灌药液,最后再通气
B.碱性药液或钙制剂最好通入CO2
C.通气效果的好坏没有仪器可以测定
D.N2的驱氧能力比CO2强
E.常用的惰性气体有H2、N2、CO2
参考答案:A
解析:
灌装药液时应注意:①剂量准确,灌装时可按《中国药典》附录要求适当增加药液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根据药液的黏稠程度不同,在灌装前,必须用精确的小量筒校正注射器的吸液量,试装若干支安瓿,经检查合格后再行灌装。②药液不沾瓶,为防止灌注器针头“挂水”,活塞中心常有毛细孔,可使针头挂的水滴缩回并调节灌装速度,过快时药液易溅至瓶壁而沾瓶。③通惰性气体时既不使药液溅至瓶颈,又使安瓿空间空气除尽。一般采用空安瓿先充惰性气体,灌装药液后再充一次效果较好。
第193题 维生素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A.硫代硫酸钠或维生素E
B.维生素E或亚硫酸钠
C.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D.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E.亚硫酸氢钠或硫代硫酸钠
参考答案:D
解析:
处方中加入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金属离子络合剂及pH调节剂,工艺中采用充惰性气体等措施,以提高产品稳定性。但实验表明,抗氧化剂只能改善本品色泽,对制剂的含量变化几乎无作用,亚硫酸盐和半胱氨酸对改善本品色泽作用显著。
第194题 关于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正确的是
A.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
B.配制、精滤、灌封为洁净区
C.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D.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E.灌封、灭菌为洁净区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195题 热原组成中致热活性最强的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脂多糖
D.磷脂
E.蛋白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是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因而大致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第196题 除去热原的方法不包括
A.微孔滤膜过滤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高温法
E.离子交换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除去热原的方法有: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注意:热原体积小,为1~5nm,一般的滤器均可通过,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
第197题 污染热原的途径不包括
A.原料
B.输液器具
C.灭菌过程
D.注射用水
E.制备过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1)注射用水(2)原辅料(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4)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5)输液器具
第198题 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中
A.碘值越高越好
B.皂化值越高越好
C.皂化值越低越好
D.酸值越高越好
E.酸值越低越好
参考答案:E
解析:
碘值(反映不饱和键的多少)为79~128;皂化值(游离脂肪酸和结合成酯的脂肪酸总量)为185~200;酸值(衡量油脂酸败程度)不大于0.56。
第199题 关于等渗溶液在注射剂中的具体要求正确的是
A.肌内注射可耐受一定的渗透压范围
B.输液应等渗或偏低渗
C.滴眼剂以等渗为好,但有时临床须用低渗溶液
D.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是相同的概念
E.脊髓腔注射可不必等渗
参考答案:A
解析:
脊髓腔注射,由于易受渗透压的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静脉注射液在低渗时,溶剂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胀裂而发生溶血现象,高渗时红细胞内水分渗出,可使细胞发生皱缩。但只要注射速度缓慢,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不至于产生不良影响。等渗溶液是物理化学概念,而等张溶液是生物学概念。滴眼剂以等渗为好,但有时临床须用高渗溶液。
第200题 在某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其作用为
A.抗氧剂
B.止痛剂
C.络合剂
D.乳化剂
E.抑菌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水溶性抗氧剂分为:焦亚硫酸钠Na2S2O5、亚硫酸氢钠NaHSO3(弱酸性条件下使用);亚硫酸钠Na2S2O5(弱碱性条件下使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碱性条件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