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1题 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A.预冻→升华→再干燥→测共熔点
B.测共熔点→预冻→升华→再干燥
C.预冻→测共熔点→升华→再干燥
D.预冻→测共熔点→再干燥→升华
E.测共熔点→预冻→再干燥
参考答案:B
解析:
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首先是测共熔点,以使预冻温度降至产品共熔点以下10~20℃保证预冻完全,然后升华干燥使药液中的水分基本除尽。最后再干燥使已升华的水蒸气或残留的水分除尽。
第242题 以%表示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浓度时,一般指的是以下哪一种表示法
A.容量百分率(%V/V)
B.容量对重量百分率(%V/W)
C.重量百分率(%W/W)
D.重量对容量百分率(%W/V)
E.根据溶质、溶剂的种类不同而允许用上述A-D中的任何一种表示方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以%表示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浓度时,一般指相应体积溶液含药物的重量。
第244题
有关滴眼剂的制备,叙述正确的是
A.用于外伤和手术的滴眼剂应分装于单剂量容器中
B.一般滴眼剂可多剂量包装,一般<25ml
C.塑料滴眼瓶洗净后应干热灭菌
D.玻璃滴眼瓶先用自来水洗净,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E.滴眼剂在制备中均需加入抑菌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滴眼剂系供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剂。塑料滴眼瓶的清洗处理为切开封口,用真空灌装器将滤过灭菌蒸馏水灌入滴眼瓶中,然后用甩水机将瓶中的水甩干,必要时用气体灭菌,然后避菌存放备用。用于眼外伤和手术后用药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不允许加入抑菌剂,按注射剂要求进行单剂量安瓿包装,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应≤10ml。
第245题 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处方:硫酸阿托品10g(NaCl等渗当量0.13氯化钠适量注射用水适量全量1000ml调节等渗加入氯化钠的量应为
A.8.5g
B.5.8g
C.6.3g
D.7.2g
E.7.7g
参考答案:E
解析:
W=(0.9-CE)V/100其中C=10/1000=1%;E=0.13;V=1000ml W=(0.9-1×0.13)×1000/100=7.7
第246题
硫酸锌滴眼液 调节等渗加入硼酸的量是
处方:硫酸锌2.5g
硼酸适量
注射用水适量
全量1000ml
已知:1%硫酸锌冰点下降为0.085℃
1%硼酸冰点下降为0.283℃
A.1.1 g
B.1.8 g
C.10.9g
D.13.5 g
E.17.6 g
参考答案:E
解析:
W=(0.52-a)/b C=2.5/1000=0.25%a=0.085X0.25=0.02125 b=0.283W=(0.52-0.02125)/0.283=1.76%因为要配制1000ml,所以需加硼酸1000X1.76%=17.6g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中各符号的单位。
第247题
尼泊金甲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氯霉素滴眼液处方分析:氯霉素为主药,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两者有协同作用)为抑菌剂,蒸馏水为溶剂,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
第248题
尼泊金丙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氯霉素滴眼液处方分析:氯霉素为主药,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两者有协同作用)为抑菌剂,蒸馏水为溶剂,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
第249题
氯化钠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氯霉素滴眼液处方分析:氯霉素为主药,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两者有协同作用)为抑菌剂,蒸馏水为溶剂,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
第250题 下列属于无菌制剂的是
A.体内植入制剂
B.酊剂
C.醑剂
D.滴鼻剂
E.芳香水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植入给药系统系一类经手术植入皮下或经针头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又称皮下植入控释剂型,释放的药物经皮下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全身作用,避开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本系统给药后作用时间较长,但需医生进行植入和取出。
第251题 关于粉体的吸湿性和润湿性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水蒸气分压等于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时吸湿与干燥达到动态平衡
B.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越大越易吸湿
C.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D.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E.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约等于各成分临界相对湿度的乘积
参考答案:B
解析:
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越小越易吸湿。
第252题 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的方法不包括
A.通过粉碎减小粒径
B.加强搅拌
C.提高温度
D.改变晶型
E.制成低共熔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①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通过粉碎减小粒径,崩解等措施;②增大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第254题 对散剂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便于小儿服用
B.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
C.外用覆盖面积大,但不具保护收敛功能
D.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E.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用覆盖面积大,且具保护收敛功能。
第255题 密度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搅拌
B.多次过筛
C.等量递增法
D.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E.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参考答案:E
解析:
密度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
第256题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
A.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
B.剂量小的毒性强的药,应制成倍散
C.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D.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E.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小者
参考答案:E
解析:
制备散剂的一般规律为:①组分的比例。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混合。②组分的密度。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③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④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产生低共熔现象不利于组分的混合。”倍散”系指在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第257题 散剂优点不包括
A.奏效快
B.制法简单
C.运输携带方便
D.剂量可随意增减
E.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参考答案:E
解析:
散剂特点:①散剂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第258题 下列不是粉碎目的的是
A.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B.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C.有利于混合
D.有利于药物稳定
E.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分析D选项:粉碎过程可能造成晶型转变、热分解、黏附与团聚性增加等不良作用,不利于药物稳定。
粉碎的目的: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粉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粉碎操作对制剂过程有一系列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显然,粉碎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很大,但必须注意粉碎过程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如晶型转变、热分解、黏附与团聚性的增大、堆密度的减小、在粉末表面吸附的空气对润湿性的影响、粉尘飞扬、爆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