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661题 右腕部跌伤,拟为桡骨下端骨折,具备下列哪一项即可诊断
A.手指伸屈运动障碍
B.桡骨下端压痛
C.腕部瘀斑
D.锅铲状畸形
E.腕部肿胀
参考答案:D
解析:
桡骨下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如颠仆时,腕关了背伸,手掌着地,可导致骨折产生。受伤后腕要害环节痛楚悲伤强烈、肿胀、较着、勾当受限。因为骨折可造成腕要害环节畸形,侧面看呈“锅铲”状畸形;正面不美观呈“枪刺刀”状畸形。
第3662题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
A.复位、止血、功能锻炼
B.止血、固定、功能锻炼
C.复位、固定、减轻疼痛
D.防止畸形、复位、减轻疼痛
E.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参考答案:E
解析:
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康复训练。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力量。故选E。
第3663题 患者,女性,35岁,车祸后半小时入院。现自觉右胸痛,口唇面部发绀,呼吸急促,出现异常呼吸运动,现在护士评估的重点是
A.心率
B.呼吸
C.血压
D.精神状况
E.意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可有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此时,护士最重要的评估内容是患者的呼吸情况。
第3664题 患者,女性,25岁。车祸导致胸部损伤,多根肋骨多处骨折,急诊入院。查体:吸气时,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向外鼓出的原因是
A.肺气肿
B.血胸
C.肋间神经损伤
D.肋骨骨折处刺破胸腔
E.胸壁软化
参考答案:E
解析:
相邻多根、多处骨折因前后端失去支撑,使该部胸廓软化,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高,软化区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内负压减低,该部胸壁向外凸出,又称连枷胸。
第3665题
患者男,37岁。2日前不慎从高处坠下后发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立即进行手术,下列不属于术后促进患者排痰方法的是
A.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B.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C.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咳痰
D.刺激气管诱发咳嗽、排痰
E.用面罩法使患者充分吸氧
参考答案:E
解析:
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应注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咳痰,常用的促进排痰的方法有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法,雾化吸入,必要时刺激气管诱发咳嗽、咳痰,故A、B、C、D正确。选项E面罩法使患者充分吸氧属于促进有效的气体交换方法,而不属于促进排痰的方法。
第3666题
患者,男性,22岁,被电动自行车撞伤后导致左侧第5肋骨闭合性骨折,治疗的重点是
A.固定胸廓
B.牵引疗法
C.石膏托固定
D.手法复位
E.骨折对线
参考答案:A
解析:
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重点是镇痛、固定胸廓和防治并发症。鼓励、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第3667题 江某,右下肢外伤后,未得到正确的处理,而导致破伤风。为其伤口换药后污染敷料的处理方法是
A.高压灭菌后再清洗
B.丢入污物桶再集中处理
C.日光下曝晒再清洗
D.送焚烧炉焚烧
E.过氧乙酸浸泡后清洗
参考答案:D
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处理方法是燃烧法。
第3668题 患者女性,45岁。外出活动时足底不慎被锈钉刺伤,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阵发性痉挛,来急诊就诊,考虑可能为破伤风。破伤风患者护理中环境温、湿度应为
A.温度18~22℃,湿度55%~60%
B.温度15~20℃,湿度40%
C.温度20~22℃,湿度50%
D.温度15~20℃,湿度60%
E.温度13~15℃,湿度50%~60%
参考答案:D
解析:
将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保持安静,减少一切刺激,遮光,防止噪声,温度15~20℃,湿度约60%。
第3669题 患儿,玩耍时不慎割破手指,医嘱TAT肌内注射,患儿行TAT过敏试验结果阳性。正确的处理是
A.先准备好抢救物品,然后直接注射TAT
B.再做过敏试验并在对侧手臂做0.9%氯化钠溶液对照试验
C.吸氧,注射抗过敏药物
D.采用脱敏疗法注射TAT
E.禁用TAT注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于TAT的特异性,没有可替代的药物,故对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通常采用脱敏注射法,即在一定时间内,用少量抗原多次消耗体内的抗体,使之全部消耗掉,最终将全部药液注射后,患者不产生过敏反应。
第3670题
患者男性,45岁。在野外工作时足底不慎被锈钉刺伤数日后,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阵发性痉挛,来急诊就诊,考虑可能为破伤风。其中重要的治疗环节是
A.用青霉素
B.控制并解除痉挛
C.隔离
D.密切观察
E.用TAT
参考答案:B
解析: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是7~8天,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潜伏期越短者,预后就越差。也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时而发病的,不过这样的很少。一般来讲,伤口不是很深的,伤口内没有异物污染的都不怎么会得破伤风。如果伤口外口很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过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形成了一个适合该厌氧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这样就容易感染破伤风。然后如果是感染了破伤风所出现在症状先是:全身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随后比较典型的是张口困难,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背部肌群有力的收缩,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
破伤风,其中重要的治疗环节是控制并解除痉挛。
第3671题 新生儿破伤风细菌入侵的途径是
A.脐部
B.呼吸道
C.消化道
D.皮肤
E.胎盘
参考答案:A
解析: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其芽孢抵抗力强,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因此细菌多数通过脐部入侵,本题应选A。
第3672题 患者男性,34岁。散步时小腿不慎被锈铁丝划伤,伤口较深。预防破伤风关键的措施是
A.早期、彻底清创
B.大量应用抗生素
C.注射免疫球蛋白
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E.严密观察
参考答案:A
解析:
破伤风抗毒素【适应症】
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的同时,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及时进行预防。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还是早期彻底的清创。然后才是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第3673题 治疗破伤风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
A.清除毒素
B.中和游离毒素
C.中和结合毒素
D.控制痉挛
E.预防并发症
参考答案:B
解析: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目的是中和游离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早期使用。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故选B。
第3674题 患者男性,40岁。因破伤风住院,全身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面唇发绀,并伴有发热,首选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
B.氯霉素
C.庆大霉素
D.新霉素
E.红霉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防治并发症,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持疗法和应用抗生素,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第3675题 下列情况中,与破伤风发病相关性最小的是
A.不洁分娩
B.伤口污染严重
C.伤口窄而深,局部缺氧
D.伤口有大量坏死组织
E.伤口浅而阔,坏死组织少
参考答案:E
解析:
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菌,故繁殖条件之一有缺氧环境。
第3676题 开放性损伤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最佳时间为
A.24小时内
B.36小时内
C.72小时内
D.48小时内
E.12小时内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般伤后12小时内注射1500U(1ml)。
第3677题 为预防厌氧菌感染,冲洗伤口宜选择的药液为
A.0.9%氯化钠
B.2%硝酸银
C.3%过氧化氢
D.2.5%碘酊
E.0.1%碘伏
参考答案:C
解析:
过氧化氢溶液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伤口内的厌氧菌。
第3678题 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的最主要措施是
A.护理措施要集中
B.限制亲友探视
C.按时使用镇静剂
D.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E.保持病室安静
参考答案:C
解析:
破伤风病人对声、光、电等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应让病人住单人房间,保持病室安静,限制亲友探视,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护理措施要集中,并最好在注射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操作,以减少操作产生的刺激等。但是破伤风治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控制痉挛,因此最主要的措施是按时注射镇静剂。
第3679题 易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
A.窒息
B.肺部感染
C.肾衰竭
D.脱水、酸中毒
E.休克
参考答案:A
解析:
破伤风患者因口咽肌肉强直而无法进食,仅靠静脉输液和管喂饮食维持。加之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直痉挛的消耗,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的能量消耗,使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患者病后迅速消瘦,在恢复期常“骨瘦如柴”,需经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喉痉挛窒息,致呼吸衰竭。
第3680题 与控制痉挛无关的护理措施是
A.护理措施要集中进行
B.按时使用镇静剂
C.避免损伤
D.避免强光照射
E.保持病室安静
参考答案:C
解析:
控制痉挛: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2.建立静脉通路最好穿刺留置套管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保证抗生素和止痉药物顺利进入体内。严禁药液外渗尤其止痉剂如地西泮(安定),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3.环境要求应单独放置、专人看护、房间要求避光、隔音。如条件不允许,应将患儿置于相对安静处,戴避光眼镜。禁止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操作最好在使用止痉剂后有条理地集中完成。4.处理脐部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2%碘配。保持脐部清洁、干燥。5.由于患儿处于骨路肌痉挛状态,易发热、出汗,因此应适当松包降温、及时擦干汗渍、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利用排除法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