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早期创伤性休克
B.创伤性窒息
C.挤压综合征
D.皮肤损伤
E.眼外伤
参考答案:B
第1322题 患者,男性,28岁。半小时前躯干被压伤。主诉胸痛、胸闷、气急,烦躁不安,此时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的是
A.胸部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B.胸部挤压试验阳性伴骨摩擦音
C.胸腹部开放性损伤
D.腹式呼吸消失
E.血压、脉搏、呼吸数据变化
参考答案:B
第1324题 不能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β溶血性链球菌
D.真菌
E.梭状芽胞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科感染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可分为:①非特异性感染:亦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致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由单一病菌导致感染,也可由几种病菌共同致病形成混合感染。②特异性感染: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等属特异性感染,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故选C。
第1329题 下列哪项不是外科感染的特点
A.多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B.常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C.病变往往集中在某个局部,而后化脓,坏死
D.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
E.一般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参考答案:D
第1331题 下列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描述,错误的是
A.皮肤损害以蝶形红斑和盘状红斑最具特征性
B.属于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C.可有心肌受损或冠状动脉受累
D.不会出现关节痛
E.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参考答案:D
第1332题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机体抵抗力
B.术前、术中、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
C.避免休克发生
D.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E.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参考答案:E
解析: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措施如下。①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a.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清洁和公共卫生,减少体表、体内病原微生物滞留;b.严格规范的无菌手术操作,及时地正确处理各种新鲜伤口清创,清除污染的细菌和异物,去除血块与无活力组织,减少组织创伤,正确使用引流有助于防止与减少创口感染。②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③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故选E。
第1334题 当病灶做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治疗措施是
A.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加大剂量
B.尽快明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
C.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病灶
D.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E.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C
第1335题 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寒战、发热时
参考答案:E
解析:
确定致病菌应做体液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但由于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患者已经抗菌药物治疗,以至血液培养常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发热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对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或真菌性脓毒症,可抽血做厌氧性培养,或做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故选E。
第1337题 关于破伤风,正确的描述是
A.颈部肌肉强烈收缩最早出现
B.光线不能诱发全身肌肉抽搐
C.严重者神志不清
D.可出现尿潴留
E.不会发生骨折
参考答案:D
解析:
破伤风的前驱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括约肌挛缩可引起尿潴留。故选D。
第1338题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肢制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病理骨折
B.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多量输血
C.凡确诊后立即静脉推人少量多种有效抗生素
D.骨膜下抽到脓液,但无全身症状时不必切开排脓
E.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最佳抗生素,直至全身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参考答案:A
第1339题 下列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为血源性感染
B.病原菌以白色葡萄球菌为最多
C.好发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
D.儿童可有烦躁不安、食欲缺乏、呕吐与惊厥
E.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
第1340题 诊断丹毒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畏寒、高热
B.好发部位
C.色鲜红界限清楚
D.局部发生水疱
E.所属淋巴结肿大
参考答案:C
解析:
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