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口腔执业医师 生物化学题库(425题)


第401题

胆红素自肝脏排出主要形式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肝细胞内质网中有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R-UDPGA-T),它可催化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由于胆红素分子中有两个丙酸基的羧基均可与葡萄糖醛酸Cl上的羟基结合,故可形成两种结合物,即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一酯和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在人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主为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占70%~80%),其次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占20%~30%),也有小部分与硫酸根、甲基、乙酰基、甘氨酸等结合。胆红素经上述转化后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较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弱而水溶性增强,与血浆清蛋白亲和力减小,故易从胆道排出,也易透过肾小球从尿排出。但不易通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因此不易造成组织中毒,是胆红素解毒的重要方式。故选D。


第402题

肠道重吸收的胆色素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经肝转化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并被逐步还原生成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d-尿胆素原。这些物质统称为胆素原。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人肠道后,自回肠下段至结肠内细菌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基,并被还原成为无色的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这些胆素原在肠道下段或随粪便排出后经空气氧化,可氧化为棕黄色,它是正常粪便的主要色素。生理情况下,肠道中有10%~20%的胆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人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只有少量胆素原进人体循环,可通过肾小球滤出,由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正常人每天从尿排出的尿胆素原0.4~4.Omg,尿胆素原在空气中被氧化成尿胆素,后者是尿的主要色素。胆素原族化合物,即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


第403题 下列哪种情况尿中胆素原族排泄量减少


A.肝功能轻度损伤

B.肠道阻塞

C.溶血

D.碱中毒

E.胆道阻塞


参考答案:E


解析:

当胆红素来源增加时,如溶血,随胆汁排入肠腔的胆红素增加,肠道中形成胆素原增加,重吸收进入体循环,从尿排出的胆素原增加;肝细胞功能肝细胞功能损伤时,从肠道重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进行肠肝循环随胆汁再排出,则逸人体循环的量增加,尿中胆素原的排出量也会增加;胆道梗阻排入肠道胆红素减少,粪胆原形成减少,再吸收入血的尿胆素原减少。所以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主要是胆道梗阻。故选E。


第404题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


A.血红素

B.胆绿素

C.胆红素

D.胆素原族

E.胆素族


参考答案:A


解析:

胆色素是指血红素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族和胆素族化合物。胆色素是动物胆汁的主要基本成分之一,由红褐色的胆红素和青绿色的胆绿素组成,由于两者的含量比例和浓度的不同而使胆汁呈现各种颜色。胆色素中不包括血红素。故选A。


第405题 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


A.乙酰基

B.甲基

C.谷胱甘肽

D.葡萄糖醛酸

E.硫酸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物转化中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结合方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为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由糖醛酸循环产生。肝细胞微粒体中有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能将葡萄糖醛酸基转移到毒物或其他活性物质的羟基、氨基及羧基上,形成葡萄糖醛酸苷。结合后其毒性降低,且易排出体外。胆红素、类固醇激素、吗啡、苯巴比妥类药物等均可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进行生物转化。临床上,用葡萄糖醛酸类制剂(如葡醛内酯)治疗肝病,其原理即增强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第406题 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


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

B.使药物失效

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

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

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


参考答案:E


解析:

肝脏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即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故选E。


第407题 发生在肝生化转化第二阶段的是


A.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E.脂化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肝脏生物转化的定义: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肝脏是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中转发反应第一阶段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阶段包括:结合反应(主要是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许多物质通过第一阶段反应,其分子中某些非极性基团转变为极性基团,增强亲水性。但有些化合物还必须进一步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氨基酸等极性更强的物质相结合,以得到更大的溶解度。这就是肝生化转化第二阶段。故选A。


第408题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仅在肝脏中进行


A.尿素

B.糖原

C.血浆蛋白

D.脂肪酸

E.胆固醇


参考答案:A


解析:

尿素是哺乳动物排泄铵离子的形式。在有尿素循环的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才存在精氨酸酶,它的作用是体内尿素从精氨酸上水解下来,并生成L-鸟氨酸,这一反应通常发生在肝脏细胞的胞液中。尿素合成的原料:C02、NH3、某些氨基酸的氨基和ATP。尿素合成的限速酶: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酶合成1分子尿素消耗3分子ATP,四个高能磷酸键。尿素合成部位是在肝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糖原合成指生物体内由葡萄糖等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为糖原分解的逆过程。将更普遍的用低分子的乳糖等通过糖酵解的逆过程而生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异生,以与之区别。动物主要在肝脏或肌肉中进行,为能源储藏的一个主要过程。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含量为60~80g/L,血浆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种类。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除全部的血清清蛋白外,还有部分球蛋白也在肝脏合成。另外,浆细胞可以产生免疫球蛋白。体内脂肪合成需要脂肪酰辅酶A作为原料,而脂肪酸可以来源于消化吸收入血液的食物脂肪酸,也可以在体内自行合成。合成部位主要在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组织的细胞胞液中进行,因为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此,尤以肝为主要场所。除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占总量的3/4以上。乙酰CoA是起始原料,需ATP供能和NADPH供氢。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和内质网。故选A。


第409题 下列中哪种维生素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


A.核黄素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硫胺素

E.维生素K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有水果和蔬果中都含有极高的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E、P、多酚等。茶叶中也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如多酚等。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保护效果。例如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可以保护细胞膜;维生素C可以排出细胞内的自由基,等等。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人类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并能增进脑力,延缓衰老。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而核黄素、维生素D、硫胺素、维生素K则不是。故选C。


第410题

有抗不孕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指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能改善性冷淡、月经不调、不孕。故选E。


第411题

在体内可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维生素K能促进血液凝固,所以维生素K也称凝血维生素,是凝血因子γ-羧化酶的辅酶。而其他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也依赖于维生素K。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故选B。


第412题

在肝内参与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C在肝内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降低胆固醇。故选C。


第413题

谷氨酸残基γ-羧化酶的辅酶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维生素K是一些凝血因子的辅因子。例如作为谷氨酰羧化酶的辅因子,参与凝血酶原特定谷氨酸残基的羧化。故选B。


第414题

类固醇的衍生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故选D。


第415题 维生素E中生物活性最强的是


A.α-生育酚

B.β-生育酚

C.γ-生育酚

D.δ-生育酚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指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强。自然界中共有8种:α-T,β-T,γ-T,δ-T四种生育酚,α-TT,β-TT,γ-TT,δ-TT四种生育三烯酚。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故选A。


第416题

维生素B1缺乏时出现的消化道蠕动慢,消化液分泌少、食欲缺乏等症状,是因为维生素B1能够


A.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B.抑制乙酸胆碱的活性

C.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

D.提高胰蛋白酶的活性

E.促进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人体内除肠内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食物,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在谷类、坚果、动物内脏、蛋类及酵母中含量丰富,人乳和母乳中含量较少,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故精制时易丢失,洗米过度可致损失,煮饭加碱时亦可遭破坏。维生素B1尚可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作用,故维生素B1缺乏时,乙酰胆碱水解加速,导致神经传导障碍以及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等消化系统症状。故选A。


第417题 维生素D的主要生化作用是


A.促进Ca2+、P的吸收

B.促进K+、Na+的排泄

C.促进Ca2+、P的排泄

D.降低血钙、磷浓度

E.促进胃对Ca2+、P的吸收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麦角甾醇、麦角维生素D、“阳光维生素”、抗佝偻病维生素等。属脂溶性维生素。种类很多,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较为重要。来自食物和阳光,能促进食物中钙和磷的吸收,并通过胎盘参与胎儿钙代谢。故选A。


第418题 维生素A缺乏时可能发生


A.夜盲症

B.色盲症

C.白内障

D.软骨病

E.白化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A构成视网膜感光色素视紫红质而在夜视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糖蛋白的合成,以维持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缺乏时视网膜视紫红质和视蛋白水平降低,导致夜盲。故选A。


第419题

维生素B2的活性形式是


A.FMN和FAD

B.NAD+

C.核黄素

D.NADH+H+

E.FMNH2和FADH2


参考答案:A


解析:

维生素B2生理功能主要是与其分子中异咯嗪上1,5位N存在的活泼共轭双键有关,既可作氢供体,又可作氢递体。在人体内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MN)两种活性形式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起到递氢的作用,是机体中一些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的辅酶。


第420题 维生素A存在于自然界黄、红色植物中,最主要的是


A.α胡萝卜素

B.视黄醇

C.视黄酸

D.β胡萝卜素

E.γ胡萝卜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β胡萝卜素,紫红或暗红色的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氯仿苯和油。熔点176~180℃。在动物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的物质称为前维生素A。其代表性物质就是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效力也强。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