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能与阻遏蛋白结合,使操纵基因开放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昔酶、通透酶、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0、一个启动序列P及一个调节基因I。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0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受阻遏而处于转录失活状态。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表达。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即可被诱导。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乳糖经通透酶催化、转运进入细胞,再经原先存在于细胞中的少数β-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别乳糖。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型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0序列解离、发生转录,使β-半乳糖苷酶分子增加1000倍。故选A。
第302题
与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 CAP)结合生成复合物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是同二聚体,在其分子内有DNA结合区及cAMP结合位点。当没有葡萄糖及cAMP浓度较高时,cAMP与CAP结合,这时CAP结合在乳糖启动序列附近的CAP位点,可刺激RNA转录活性,使之提高50倍;当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降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因此乳糖操纵子表达下降。
第303题
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有时也称转录因子。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可通过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蛋白称反式作用因子,如增强子结合蛋白。
第305题 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
A.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B.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C.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D.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E.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参考答案:B
解析:
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即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故选B。
第306题 关于操纵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与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
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
C.属于结构基因的一部分
D.具有转录活性
E.是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
参考答案:A
解析:
以乳糖操纵子为例,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是指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所以,操作基因是与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故选A。
第307题 cAMP对转录起始的调控是
A.单独与操纵基因结合,封闭其基因表达
B.以cAMP-CAP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使该基因开放
C.与RNApolⅡ结合,促进酶的活性
D.与阻遏蛋白结合,去阻遏作用
E.与增强子结合,促进转录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能源代谢中,cAMP(环腺苷酸)是关键控制因子。其与分解代谢物活化蛋白(CAP)结合,以cAMP-CAP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促使RNA多聚酶与启动基因结合而开始转录。cAMP浓度低时,影响结合,不能转录。葡萄糖的某种代谢产物降低了cAMP水平,即使有诱导剂存在,也不能合成分解其他糖的酶,只有葡萄糖消耗完,cAMP水平上升,才能开始转录、合成。
第308题 下列哪种结构是操纵子所没有的
A.启动子
B.调控基因
C.结构基因
D.操纵基因
E.5’帽子结构
参考答案:E
解析:
操纵子是一组关键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了一个操纵基因、一个普通的启动子及一个或以上的结构基因被用作生产信使RNA(mRNA)的基元。操纵子主要在原核生物及线虫动物门出现。帽子结构是指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后修饰形成的成熟mRNA在5’端的一个特殊结构,即m7GPPPN结构,又称为甲基鸟苷帽子。帽子结构可增加mRNA的稳定性,保护mRNA免遭5’→3’核酸外切酶的攻击。故选E。
第309题 在亮氨酸拉链中,每隔多少个氨基酸出现1个亮氨酸
A.7个
B.3.6个
C.9个
D.12个
E.7.2个
参考答案:A
解析:
亮氨酸拉链是DNA结合蛋白质和其他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元。当来自同一个或不同多肽链的两个两用性的α-螺旋的疏水面(常常含有亮氨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圈对圈的二聚体结构时就形成了亮氨酸拉链。亮氨酸拉链是由伸展的氨基酸组成,每7个氨基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亮氨酸,亮氨酸是疏水性氨基酸,排列在螺旋的一侧,所有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排在另一侧。当2个蛋白质分子平行排列时,亮氨酸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形成“拉链”。在“拉链”式的蛋白质分子中,亮氨酸以外带电荷的氨基酸形式同DNA结合。
第310题 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
A.基因扩增
B.转录起始
C.转录后加工
D.翻译起始
E.翻译后加工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叫基因表达,对这个过程的调节即为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远比原核生物复杂,基因表达调控分为很多水平:①DNA和染色体水平:基因丢失、基因修饰、基因重排、基因扩增、染色体结构变化。②转录水平调控(主要调控方式):转录起始、延伸、终止均有影响。原核生物借助于操纵子,真核生物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进行调控。③转录后水平调控:主要指真核生物原初转录产物经过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包括加帽、加尾、甲基化修饰等。④翻译水平调控:对mRNA稳定性的调控、反义RNA对翻译水平的调控等。⑤翻译后水平调控:蛋白质的剪切、化学修饰(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转运等。⑥mRNA降解的调控。但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调控环节仍然是在转录水平上。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录水平上的调控;mRNA加工、成熟水平上的调控;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第311题
可使阻遏蛋白变构并促进其与操纵基因结合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先由调节基因DNA转录成阻遏mRNA,然后翻译成阻遏蛋白,这种蛋白是无活性的阻遏蛋白,当它与辅阻遏物(小分子)结合后,才变成活性阻遏蛋白,它可与操纵基因结合使之失去操纵作用,结构基因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阻止蛋白质(酶)的合成。故选A。
第312题
参与操纵子正调控的蛋白质因子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CAP为代谢基因激活蛋白,它对转录没有影响,只有cAMP与它结合后才起作用,控制RNA Pol在乳糖操纵子上与启动子的结合。在乳糖操作子-70~-50区域为CAP位点Ⅰ,-50~-40为CAP位点Ⅱ。首先cAMP-CAP复合物与CAP位点Ⅰ结合,并促进另外一分子cAMP-CAP结合在CAP位点Ⅱ,二者共同促进RNA Pol与启动子-35区的结合,使转录迅速进行。故选C。
第313题
大多数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操纵子包含一个或以上的结构基因,这个结构基因会被转录成为一个多基因性的mRNA。一个单一的mRNA分子会为多于一个蛋白质编码。
第314题
激活真核基因组织特异性转录所必需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增强子是顺式作用因子,是增强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序列。增强子和沉默子本身没有控制转录启动的功能,它们只能增强或抑制转录活性,它们对影响基因的距离与方向上都不受控制。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性,例如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增强子只有在B淋巴细胞内,活性才最高。
第315题
包含有RNA聚合酶识别位点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启动子是控制启动的,在结构基因上游的是启动子序列,能给核糖核酸聚合酶(RNA聚合酶)提供结合位点及引发转录。故选B。
第316题
对自身基因转录具有调控作用的DNA序列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故选A。
第317题
特定基因编码、调控另一基因转录激活的转录因子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特定基因编码,调控另一基因转录激活的转录因子。而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作用元件的称呼是不正确的。故选D。
第318题 RNA聚合酶结合于操纵子的位置是
A.结构基因起始区
B.CAP结合位点
C.调节基因
D.启动序列
E.操纵序列
参考答案:D
解析:
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启动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动转录的特异DNA序列。多种原核基因启动序列特定区域内,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及-35区域存在一些相似序列,称为共有序列。大肠杆菌及一些细菌启动序列的共有序列在-10区域,是TATAAT,又称Pribnow盒,在- 35区域的是TTGACA。这些共有序列中的任一碱基突变或变异都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因此,共有序列决定启动序列的转录活性大小。
第319题 反式作用因子的确切定义是指
A.调控任意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
B.调控另一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
C.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因子
D.具有翻译调节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因子
E.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各种核因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反式作用因子通过以下不同的途经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和配基结合;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第320题 RNA聚合酶Ⅱ(TFⅡ)中能与TATA盒直接结合的是
A.TFⅡA
B.TFⅡB
C.TFⅡD
D.TFⅡE
E.TFⅡF
参考答案:C
解析: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需要多种蛋白因子的协助,它们与RNA聚合酶Ⅱ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共同参与转录的起始。转录因子包括:TFⅡ-D、TFⅡ-A、TFⅡ-B、TFⅡ-F、TFⅡ-E、TFⅡ-H。结合顺序:D-A-B-F-E-H,TFⅡ-D首先与TATA区结合;TFⅡ-A稳定TFⅡ-D与TATA区结合;TFⅡ-B帮助RNA酶与启动子区结合;TFⅡ-F与RNA酶结合;TFⅡ-E和TFⅡ-H促进转录起始。